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改革内容:(1)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将原有的军机处裁撤,转而设立责任内阁,下设各部,实际上是所谓的“皇族内阁”。新设立的其他重要中央机构还包括为直帝提供咨询的弼德院和相当于参谋部的军咨处。地方上的机构改革主要是设立了各省的咨议局,拟订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和合法性。
(2)法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律馆,派专门的大臣主持修订法律,并修订頒行了商法、刑法等几部法律。《钦定宪法大纲》对君主立宪的原则作出了规定,但是主要以维护君权为主,而且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贯彻。此外,还仿照西方的刑法,攽行了《大清新刑律》,引入了近代的刑法体系。
(3)地方自治政策。主要是仿照日本的政策而实行的,各省都依照幸租筹办了地方自治,大都建立了府厅州县的自治公所,这种自治活动,依靠地方士坤和大商人阶层的麥与,推动了各地工商业、文教事业的发展。
意义:首先,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而且从活动本质来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其次,从客观的实际影响来看,清政府实行的某些措施,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预备立宪的落后性,同之前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和新政一样,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更多“简述预备立宪时期的改革内容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大革命时期私营报纸的发展及意义。私营大报在这时期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大革命时期一些大报突破重重困难,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读者中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北京-邵飘萍1918《京报》;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大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这一时期《申报》《新闻报》等私营大报向现代化企业报业发展,突出了赢利目的,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均以是否赢利为转移。大报企业化标志着我国报业向现代化报业迈步。他们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改革方面的经验为新闻界、政党报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第2题:

    责任内阁是晚清预备立宪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对选区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意义:初步改变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新的经济基础与旧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状况。打开了工业资产阶级跻身政界的门户。启发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

  • 第4题: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影响与意义。


    正确答案: (1)实质:20世纪初年以清政府为主体实施的预备立宪活动,是一个在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场特殊的宪政活动。从清政府的本意来说,是不愿意实施宪政的,更不愿意皇权受到约束和限制。但是,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和国内外立宪力量的强烈呼声,他们不得不做出让步,以预备立宪来应付时局,取悦列强,缓和内外矛盾和舆论压力、政治压力,遏制革命形势,以达到消除统治危机的目的。所以,预备立宪从其本质动机来说,是一场政治欺骗活动。立宪是不会损害皇室利益的。在这样动机下推出的各项立宪举措,其前提都是要保护皇室的利益、维护皇权统治的。
    (2)影响与意义:应该看到,短短几年的预备立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推出的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洲贵族与汉族权贵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诞生。如官制改革中,地方督抚为自身利益坻制中央的控制、一再要求划分中央与地方行政权限,削弱王公大臣的权力;又如,在内阁人员酝酿产生的过程中,统治集团中的各种势力围绕权力的重新分配纷纷拉拢亲信你争我夺、冲突不断。其中既有改革与传统的对立和冲突,又有改革与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力量。
    其次,“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机构,如资政院、谘议局等,却是封建政体的异体。尽管它们的活动都是在总督和朝廷的严密监视之下的,但是,它们的各项活动却是对清廷的巨大挑战,《速开国会案》反对九年预备立宪计划,矛头直指皇权权威;对军机大臣的弹劾,则直接针对朝廷的行政中枢。这些活动都是由君主政体过渡到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根深蒂固的专制政体。
    再次,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宪法、议会等第一次被引进中国的政治生活,皇帝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宪法赋予的,皇帝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这些观念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法律观念逐步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宪政法律素养的法律人才,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创设r条件,也为我国近代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第5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 第6题:

    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英国改革内容:
    1.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将部分职能市场化
    2.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3.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
    4.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
    5.改革人事制度
    6.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大革命时期私营报纸的发展及意义。私营大报在这时期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大革命时期一些大报突破重重困难,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读者中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北京-邵飘萍1918《京报》;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大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这一时期《申报》《新闻报》等私营大报向现代化企业报业发展,突出了赢利目的,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均以是否赢利为转移。大报企业化标志着我国报业向现代化报业迈步。他们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改革方面的经验为新闻界、政党报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实质、影响与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经济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新的财政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第二,均输法。
    第三,市易法。
    第四,青苗法。
    第五,募役法。
    第六,农田水利法。
    第七,方田均税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英国改革内容:
    1.重新界定和优化行政组织职能,将部分职能市场化
    2.以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权为宗旨,调整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3.以效率为中心,改革行政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
    4.重视信息技术对行政改革的支持
    5.改革人事制度
    6.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优化公共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预备立宪的影响与意义。


    正确答案: 短短几年的预备立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推出的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枷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洲贵族与汉族权贵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诞生。
    其次,“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机构,如资政院、谘议局等,却是封建政体的异体。
    再次,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宪法、议会等第一次被引进中国的政治生活,皇帝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宪法赋予的,皇帝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这些观念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法律观念逐步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宪政法律素养的法律人才,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创设了条件,也为我国近代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第14题: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第一,经济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新的财政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第二,均输法。
    第三,市易法。
    第四,青苗法。
    第五,募役法。
    第六,农田水利法。
    第七,方田均税法。

  • 第15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 第16题:

    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设立的地方民意机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政府管理理念
    (二)使政府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
    (三)政府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
    (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
    (五)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 第18题: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及结果。


    正确答案: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宣布农奴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祝所有,农民可也按照规定赎买一块“份地”。
    为了管理农民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农民落入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之下。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在年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1864年参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更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业方面:农民阶级出现分化——出现了少数富农和大批破产农民,农民破产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工业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继英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政治上: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政治上层建筑也做了局部调整。但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它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并且付出的赎金高出地价好几倍,获得“解放”的农民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剥。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沙皇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预备立宪的影响与意义。

    正确答案: 短短几年的预备立宪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其积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推出的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枷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洲贵族与汉族权贵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社会背景下引发了更多的社会混乱,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诞生。
    其次,“预备立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机构,如资政院、谘议局等,却是封建政体的异体。
    再次,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宪法、议会等第一次被引进中国的政治生活,皇帝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宪法赋予的,皇帝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也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这些观念在中国逐步传播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法律观念逐步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宪政法律素养的法律人才,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创设了条件,也为我国近代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对选区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意义:初步改变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新的经济基础与旧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状况。打开了工业资产阶级跻身政界的门户。启发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秘书工作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1)1927年至1933年的改革,1928年6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改革县政府书吏及改编政务警察令》,同年,还颁布了《暂行公文革新办法》,次年,又颁布了《划一公文用纸办法》,这次改革重点是制定了公文程式,确定了新的行文关系,上述条令、规则成为国民政府公文工作的基本模式。
    (2)1933年至1935年的改革,国民政府提出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万能政府”的口号,推行“行政效率运动”,它以“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为中心,在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下,对秘书工作进行再次整顿、改革。“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又以“文书档案连锁法”为中心内容,即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收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此外,对公文的会稿、收发文簿格式、标点符号、减少公文往复等也作了规定。
    (3)1938年至1945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推行“行政三联制”,将行政工作中的设计、执行、考核三者联系起来。此外,对公文的判行、会稿、承转、叙法、编号等提出了改革方法。颁行了《公文改良办法》、《处理案件注意要点》等条令。
    (4)1947的改革,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次规模甚大的“文书工作竞赛运动”,专门成立了“工作竞赛推行委员会”,拟制了《文书处理竞赛实行办法纲要》、《缮写工作竞赛实施办法纲要》、《档案管理竞赛实施办法纲要》三个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马略军事改革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1、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规定包括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在内的自由人皆可充当罗马雇佣兵,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服役期满后由国家分给份地(兵制、延长服役期限、固定军饷报酬);
    2、改革军团组织,用联队军团的战术形式代替三列军团的战术形式;
    3、统一武器装备;
    4、整顿军纪、加强训练。
    改革的意义:
    1、改变了罗马国家的军队构成和兵役制度:即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解决了罗马国家兵源不足的问题;
    2、导致罗马公民与罗马军队的分离,否定了公民、土地、战士三位一体的制度,进而动摇了罗马共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
    3、为此后出现的军事独裁统治创造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