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宗教改革的背景。”相关问题
  • 第1题: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相同点有()。

    • A、出现大批的杰出作品
    • B、出现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下
    • C、回到古代
    • D、人们思想的开放

    正确答案:B,C

  • 第2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 第3题: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写作背景是()。

    • A、宗教改革
    • B、商业扩张
    • C、古希腊殖民
    • D、十字军东征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简述背景吸收的产生及消除背景吸收的方法。


    正确答案:背景吸收是由分子吸收和光散射引起的。分子吸收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等分子对辐射线的吸收。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常碰到的分子吸收有:碱金属卤化物在紫外区的强分子吸收;无机酸分子吸收;火焰气体或石墨炉保护气体(N2)的分子吸收。分子吸收与共存元素的浓度、火焰温度和分析线波长(短波与长波)有关。光散射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固体微粒或液滴对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起散射作用,使吸光度增加。
    消除背景吸收的办法有:改用火焰(高温火焰);采用长波分析线;分离或转化共存物;扣除方法(用测量背景吸收的非吸收线扣除背景,用其它元素的吸收线扣除背景,用氘灯背景校正法和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法)等。

  • 第5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 第6题:

    简述宏观效果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20是继60年代对“有限效果论”的批评。
    20世纪60年代,电视的出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传播效果理论。
    20世纪80—90年代,探讨传播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 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相同点有()。
    A

    出现大批的杰出作品

    B

    出现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背景下

    C

    回到古代

    D

    人们思想的开放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宗教改革的背景

    正确答案: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原罪说与灵魂救赎:内心信仰。使徒报罗强调个人内心信仰圣礼得救:七件圣事,洗礼、忏悔礼、圣餐礼善功赎罪:遵守十诫,基督劝勉之禁欲、苦行、独身,履行圣礼圣礼的重要性:圣礼重要,教会权威,无形精神控制
    异端的反对:12、13世纪法国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
    2、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是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的经济实体,地租、十一税、捐税;出卖赎罪券、买卖教职、贿赂选举教皇、生活丑闻
    3、世俗政权与教权的矛盾
    14、15世纪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民族国家
    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教权衰落——教会民族化
    4、文艺复兴的影响
    揭露教会腐败以充炮弹;研究圣经、挖掘原义以为根据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写作背景是()。
    A

    宗教改革

    B

    商业扩张

    C

    古希腊殖民

    D

    十字军东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是宗教改革的背景。

    B

    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C

    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德文。

    D

    新教教派中马丁·路德坚持预定论的信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正确答案: (1)造成西欧宗教上的分裂,新教各派出现,并迫使天主教进行改革;
    (2)政治上,助长了民族主义成长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3)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从而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4)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世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正确答案: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 第14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 第15题:

    下列关于英国宗教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 B、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于德国相似。
    • C、英国宗教改革涉及到了教义。
    • D、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是为了教会的权利。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简述背景的作用。


    正确答案: 背景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说明主题、提供背景信息;
    (2)交待环境和拍摄地点的特点;
    (3)增强画面的现场气氛;
    (4)衬托、突出主体。

  • 第17题:

    宗教改革的背景


    正确答案: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原罪说与灵魂救赎:内心信仰。使徒报罗强调个人内心信仰圣礼得救:七件圣事,洗礼、忏悔礼、圣餐礼善功赎罪:遵守十诫,基督劝勉之禁欲、苦行、独身,履行圣礼圣礼的重要性:圣礼重要,教会权威,无形精神控制
    异端的反对:12、13世纪法国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15世纪捷克的胡斯运动
    2、教会的腐败和搜刮是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的经济实体,地租、十一税、捐税;出卖赎罪券、买卖教职、贿赂选举教皇、生活丑闻
    3、世俗政权与教权的矛盾
    14、15世纪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民族国家
    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教权衰落——教会民族化
    4、文艺复兴的影响
    揭露教会腐败以充炮弹;研究圣经、挖掘原义以为根据
    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

  • 第18题:

    简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1)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反对教皇制。
    (2)“预定论”: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资本家发财致富不是由于剥削而是因为上帝先定的“选民”
    (3)加尔文的经济伦理思想支持新兴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活动。
    例如:天主教会说:“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自救。”
    加尔文则说:“财富是蒙神恩赐的人得到成功的标志”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时期音乐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众赞歌,它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由马丁•路德领导创作。有些众赞歌是新创作的,另一些是用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而成的,还有一些是用流行的世俗旋律填上宗教的歌词。以单声部的众赞歌为基础的复调创作有复调歌曲风格、经文歌风格、主调和声风格三种形式。
    对应宗教改革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的音乐创作被视为“对应宗教改革”的理想在音乐上的实现。他严格遵守特伦特宗教会议后的禁令,作有《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既有完美的复调音乐,又把歌词陈述得十分清晰。他的风格集文艺复兴复调之大成,成为后来复调教会音乐的典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1、以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且根深蒂固;
    2、改革者内部的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举措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
    3、人民群众并未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相反,他们的负担更为加重,因而也对改革缺乏热情;
    4、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
    5、外部环境逐渐紧张,赫梯的崛起威胁到埃及的政权。埃赫那吞无力解决西亚的紧张局势和亲埃及的统治者的救援,使得埃及的国际威信力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宗教改革在近代欧洲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用一种更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基督教代替专门为僧侣阶级谋利益的天主教,而不是反对宗教本身,更不意味着人们在宗教方面更宽容。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从体制外冲击了神权政治的统治基础的话,那么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从体制内给了神权政治致命的一击。其历史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是使欧洲基督教意识形态成功的从中古到近代的过渡;
    二是实现了政治、经济权力的大转变,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是为近代欧洲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B

    制度背景

    C

    《社会诊断》一书的发表

    D

    美国国内战争

    E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①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新的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②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众多尝试中的一种;③制度背景,《济贫法》的颁布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