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相关问题
  • 第1题: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A.三大教育
    B.四大方式
    C.改造农村
    D.化农民、农民化

    答案:D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目标和途径。

  • 第2题:

    晏阳初针对四大问题的四大教育,最为根本的是(  )

    A.文艺教育
    B.生计教育
    C.卫生教育
    D.公民教育

    答案:D
    解析:
    晏阳初针对四大问题的四大教育,最为根本的是公民教育。

  • 第3题:

    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


    答案:
    解析:
    1926年,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始自己的乡村教育实验,将中国落后的根源归结为“愚、贫、弱、私”。提出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其中四大教育是: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文字和教育人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首要工作是除净青年文盲,将农村优秀青年组成同学会,使他们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分子。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第一,在农业生产方面,注意选种、园艺、畜牧各部分工作,让农民接受最低程度的农业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第二,在农村经济方面,利用合作方式教育农民,组织合作社、自助社等发展农村经济;第三,在农村工作方面,除改良农民手工业外,还提倡其他副业,以充裕其经济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以及科学医药的设施,建立医疗保健体系,保证农民有科学的治疗机会。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使农民有最基本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这“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 第4题: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答案:
    解析: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河北定县的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对于县范围内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教育,总结了一套成功的经验,集中表现为他所概括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1)“四大教育”通过调查,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 “穷”、 “弱”、 “私”这四个字来代表。要根本解决这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首要工作是扫除青年文盲,把乡村优秀的青年培养成建设的中坚分

  • 第5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


    正确答案:20世纪上半期,晏阳初等人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在定县进行农村教育的改进试验,他们主张针对农村的愚贫弱私开展贫民教育,提出了家庭,社会,学校的三种教育方式和调查,研究,试验,表演,推行五个步骤;定县教育集中了大量知识分子,当时取得一定成效,后因抗战爆发而停顿;定县教育在世界上也是较早具有专业性质的社区工作,晏阳初本人因此被评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十大名人之一

  • 第6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实验”。


    正确答案:另一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派是晏阳初的“平教派”。“平教派”以定县为实验基地,每年有数万元经费,有100多个工作人员。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在定县开展实验的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四个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实际上晏阳初提出的“愚、穷、弱、私”,只是中国农村问题的表面现象,既未抓住主要问题——“穷”,更未找到“穷”的总根源。土地问题不解决,要想用“生计教育”,即用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组织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副业等方法来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穷”是很困难的。“定县实验”的结果怎样呢?除了极少数人在巨额经费“实验”下获得些微利益外,绝大多数农民不但生活状况未得到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穷了。从1926年到1933年搞了8年,1933年定县农民出卖土地者增多了,负债之家占全县总户数的67%,因债务而破产者达数千家。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也失败了。
    梁漱溟、晏阳初等挽救农村危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方案和实践,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观其成效,实不足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解决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

  • 第7题:

    请简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


    正确答案:⑴基本认识: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纷繁复杂,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人的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运动是民族再造运动;
    ⑵四大病根:愚——贫——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⑶教育宗旨:“除文盲,做新民”。
    ⑷教育方式: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⑸步骤:第一步是研究实验;第二步是训练人才;第三步是表证推广。
    ⑹教育范围:包括政治、宗教、经济、自卫、卫生、礼俗等六大整体教育。

  • 第8题:

    提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 B、陶行知
    • C、黄炎培
    • D、梁漱溟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晏阳初认为中国普遍存在四大社会病,即“愚、贫、弱、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教育。
    A

    文艺教育

    B

    生计教育

    C

    卫生教育

    D

    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是(  )。
    A

    四大教育

    B

    三大方式

    C

    化农民与农民化

    D

    新知识道理


    正确答案: D
    解析: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他认为“化农民”,须先“农民化”。所谓“农民化”,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时人称“博士下乡”;所谓“化农民”,指实实在在进行乡村改造,教化农民。

  • 第11题:

    多选题
    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是()。
    A

    文艺教育

    B

    生计教育

    C

    卫生教育

    D

    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提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

    晏阳初

    B

    陶行知

    C

    黄炎培

    D

    梁漱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晏阳初提倡的四大教育不包括(  )

    A.生计教育
    B.文艺教育
    C.卫生教育
    D.体育教育

    答案:D
    解析:
    四大教育是: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 第14题:

    简述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教育主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随着平民教育由城市向乡村转移,特别是经过河北定县试验,对农村问题经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以后,晏阳初对中国乡村问题有了具体的看法。他简要地把农村问题概括为 四个字:愚、穷、弱、私。 (2)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穷、弱、私这四个字来代表。所谓 “愚”,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所谓中国人民有80%是 文盲”;所谓“穷”,是指"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并谈不 到什么叫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所谓“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所谓“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而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①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从文字及艺术教育着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为接受一切建设事务作准备。 ② 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它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建设的目标。 ③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它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及科学医药的实施。 ④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它是要激 起人民的道德观念,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使他们有公共心、团结力,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所以,公民教育首先是施以公民道德的训练,使每一个公民,都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发扬他们公共心的观念。晏阳初认为,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3)实现这四个方面教育,主要采取“三大 方式”教育: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① 学校式教育。 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初级和高级平民学校学制为4个月。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教育为主,力求增强学生读、写、说能力,以达到流畅通顺的水平,内容为“四大教育”。高级平民学校为毕业于初级平民学校的一部分青年农民设立,进一步传授更具体的关于“四大教育”的知识。生计巡回学校,是为“使农民取得应用于农村当前实际需要的训练,以生活的秩序为教育的秩序,顺一年中时序的先后,在研究区内分区轮流巡回训练,传授切实的技术”。 ② 社会式教育。 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取材于“四大教育”,主要是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成 立读书会、演说比赛会、演新剧、练习投稿,成立 自助社、合作社、农业展览会等,使平民学校的毕 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民学校毕业生同学会是其中心组织。 ③ 家庭式教育。 这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就是每个家庭应对其成员进行公民道德训练、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仍是"四大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

  • 第15题: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


    答案:
    解析: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可以用“愚” “穷”"弱? “私”这四个字来代表。要根本解决此四大问题,必须从事“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 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具体包括: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 力。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 第16题:

    1923年,晏阳初发起平民教育运动,他设计的工作系统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实行()四大教育。

    • A、文艺
    • B、计生
    • C、卫生
    • D、公民
    • E、安定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晏阳初认为中国普遍存在四大社会病,即“愚、贫、弱、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教育。

    • A、文艺教育
    • B、生计教育
    • C、卫生教育
    • D、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具体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即平民教育要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开展四大教育。在四大教育中,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和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和团体生活”。

  • 第20题:

    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是()。

    • A、文艺教育
    • B、生计教育
    • C、卫生教育
    • D、公民教育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问答题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针对农村“愚、穷、弱、私”的根本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其中公民教育是重点,文艺教育中的识字教育是基础。具体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和家庭式。即平民教育要加强家庭、社会、学校的联系,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开展四大教育。在四大教育中,所谓的“文艺教育”是“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用以治愚;“生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训练生产技能,用以治穷;“卫生教育”是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用以治弱;“公民教育”是“养成平民的公共心和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和团体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

    正确答案: 20世纪上半期,晏阳初等人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在定县进行农村教育的改进试验,他们主张针对农村的愚贫弱私开展贫民教育,提出了家庭,社会,学校的三种教育方式和调查,研究,试验,表演,推行五个步骤;定县教育集中了大量知识分子,当时取得一定成效,后因抗战爆发而停顿;定县教育在世界上也是较早具有专业性质的社区工作,晏阳初本人因此被评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十大名人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晏阳初的“定县实验”。

    正确答案: 另一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派是晏阳初的“平教派”。“平教派”以定县为实验基地,每年有数万元经费,有100多个工作人员。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在定县开展实验的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四个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实际上晏阳初提出的“愚、穷、弱、私”,只是中国农村问题的表面现象,既未抓住主要问题——“穷”,更未找到“穷”的总根源。土地问题不解决,要想用“生计教育”,即用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组织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副业等方法来彻底解决中国农民的“穷”是很困难的。“定县实验”的结果怎样呢?除了极少数人在巨额经费“实验”下获得些微利益外,绝大多数农民不但生活状况未得到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穷了。从1926年到1933年搞了8年,1933年定县农民出卖土地者增多了,负债之家占全县总户数的67%,因债务而破产者达数千家。晏阳初的“定县试验”也失败了。
    梁漱溟、晏阳初等挽救农村危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方案和实践,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观其成效,实不足道,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解决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