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 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 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Ⅱ.某中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阅 读能力进行基础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传统阅 读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题目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 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 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Ⅱ.某中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阅 读能力进行基础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传统阅 读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一个学期 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探究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否有影响, 是否能提高语文阅读试题的解题能力。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4)该类型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Ⅰ. 【答案要点】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 订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 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 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③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①确定学习策略; ②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③提供元认知指导; ④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Ⅱ. 【答案要点】 (1) 自变量:探究式教学 因变量:语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试题的解题能力) (2) 同一个教师任教,可以控制不同教师能力水平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前测,可以控制“历 史”、“测验”、“成熟”、“测量的工具”、“受试的流失”、“差异的选择”等因素的影 响。 (3)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4)题目、摘要、关键词、问题的提出(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 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
更多“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 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 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Ⅱ.某中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阅 读能力进行基础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王是一位教学上有追求的年轻教师,在学了《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迁移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处入手。

    请考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学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关于学习迁移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1)形式训练说。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知识的难度和训练价值,认为通过练习增强能力,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
    (2)共同要素说。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3)概括说。该理论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的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迁移的产生是学习者对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顿悟的结果。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综上述理论,可知影响迁移的条件有:(1)相似性;(2)已有认知结构的特性;(3)学习的定势;(4)教育与教学指导等。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改革教材内容、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 第2题: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 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一致,可以作为新知识 学习的起点;有些经验与科学的理解相违背,并有可能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转变 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论述错误概 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答案:
    解析:
    (1)影响因素:
    ①概念的性质:先前概念的不合理性;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 念的有效性。
    ②学生的特性: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学生的动机和态度。
    (2)教学策略:
    ①创设开放和安全的课堂气氛。
    ②洞察和揭示学生的原有观念。
    ③引发新旧经验的认知冲突。
    ④鼓励相互讨论以解决冲突。
    【评分说明】关于第(1)部分,所列各项均须答出,每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酌情给分。关于第(2)部分,考生只回答上述要点,而没有展开说明,每个要点酌情扣 1~2分。

  • 第3题: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Ⅱ.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 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 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 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被试从某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同学进行实验。将被试 随机分为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和常态两个组。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 组学生进行数字测验。实验过程中由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两个组上课。 实验持续一个学年,测验两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发现实验组的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有提高。 (1)研究假设 (2)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3)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什么?


    答案:
    解析:
    Ⅰ. 皮亚杰认为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即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 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 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 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 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 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 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第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 教育教学中应依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第二,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 观,选择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第三, 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过程, 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儿童积极探究和进行再 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 Ⅱ. (1)教师的正情绪状态对大学生数学成绩有促进作用 (2)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实验。 (3)自变量是教师的情绪状态,因变量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无关变量包括:两班同学原有 基础的影响,两班原有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的影响,前测对后测造成的影响等。

  • 第4题:

    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2)小学生需掌握的具体学习策略有:复述与复习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阅读理解策略、问题解决策略。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第二,外部因素:教师的有关特征、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第一,创拟、确定学习策略。
    第二,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第三,提供元认知指导。
    第四,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 第5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最高的语文素养
    • B、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使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 C、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 D、语文课程也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正确答案:(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③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①确定学习策略;
    ②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③提供元认知指导;

  • 第7题: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人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①确定学习策略;
    ②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③提供元认知指导;
    ④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教师发现教学建议部分对于其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故对其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A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C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D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部分指出:(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

  • 第10题:

    问答题
    一幼儿园教师在唱歌教学活动中运用“节奏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唱歌能力的实验,采取如下实验方法:她将自己所带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将另一平行班作为控制组,先在实验组的唱歌教学中运用“节奏游戏”的方法,完成预定的各种“节奏游戏”活动后,对两个组的幼儿的唱歌能力同时进行测定,通过对两个组后测成绩的比较来检验假设。该实验处理属于前实验设计的哪种实验模式?

    正确答案: 该实验设计模式属于固定组比较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A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D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第1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B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C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D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D选项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具体建议,故选择D项。

  • 第13题: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试述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大学随机选择同年级的 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的探究式 教学法实施教学,如以小组研究和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照班采用 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 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
    解析:
    Ⅰ. 【答案要点】 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 个性品质。其影响因素有: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都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有保证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高创造力者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敢质疑,富有幽默感等 特征。 (3)、环境因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能促使内部动机发生作用,有利于创造性的 激发。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注意如下几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 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 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 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 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 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 同方式来理解事物;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 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 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攻、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②推测与假设训 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 应对;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 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 计;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评分说明】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Ⅱ.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名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R Ol X O2 R O3 O4 (4) 缺点:由于采用前后测,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因素的 干扰,以及“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从而使实验的外在效度受到影响。

  • 第14题: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 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 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答案:
    解析:
    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试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 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 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 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 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 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 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试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 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 效果。
    【评分说明】
    ①第(1)点若写出两种及以上抽样方法,不给分。
    ②第(4)点的改进方案部分,写出其中任一实验设计的名称给4分;对改进方案进 行描述的,可参考示例酌情给1~6分。提出其他改进方案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1~6 分。若写出多种改进方案,只按一种方案给分。

  • 第15题: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 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 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 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答案:
    解析:
    这样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 成。”

  • 第16题:

    一幼儿园教师在唱歌教学活动中运用“节奏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唱歌能力的实验,采取如下实验方法:她将自己所带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将另一平行班作为控制组,先在实验组的唱歌教学中运用“节奏游戏”的方法,完成预定的各种“节奏游戏”活动后,对两个组的幼儿的唱歌能力同时进行测定,通过对两个组后测成绩的比较来检验假设。该实验设计有何优缺点?
    1.这种实验设计的优点:由于运用了比较组,对被试自身的成熟和与自变量操纵有关的原有的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使两组在后测中表现出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自变量的操纵。
    2.该种实验设计的缺陷:由于没有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使之对来自被试自身的无关变量不能完全消除,同时因缺乏前测,不能对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变化进行确定,也使结论的说服力受到影响。

  • 第17题: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和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书面考试。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部分学生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现象。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正确答案: 1、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并倡导“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王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理论”上“教”或通过“考试”就能教会的。
    3、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识功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的方式效果可能更好。

  • 第18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B、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C、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D、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

    • A、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 B、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 C、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 D、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研究者对某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感兴趣,他希望探讨:新的教学方式(自变量)与学生成绩提高(因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他选择了两个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班级,并在开学初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前测)。然后,在其中一个班级(实验组)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给予实验剌激),而在另一个班级(控制组)中,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期末,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第二次相同科目、相同试卷的测验(后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说明新的教学法起到了作用和影响()。
    A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

    B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C

    控制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多

    D

    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2)小学生需掌握的具体学习策略有:复述与复习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阅读理解策略、问题解决策略。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第二,外部因素:教师的有关特征、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第一,创拟、确定学习策略。
    第二,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第三,提供元认知指导。
    第四,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学了《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正确答案: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③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
    ①确定学习策略;
    ②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③提供元认知指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基本理念有以下看法,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最高的语文素养

    B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读书、积累和感悟,使学生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C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D

    语文课程也应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A项表述不准确,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