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王阳明认为儿童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精力、身体、智力等各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什么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逾越。把这种量力而教的思想称之为“随人分限所及”。这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的“随人分限所及”原则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这也符合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是正确的。
更多“王阳明的“随人分限所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如何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 来:12÷3=4(人),12÷2 = 6(人),12÷1 = 12(人),12÷0.5 =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 弓丨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2题:

    王阳明在儿童教育上提倡的原则是(  )

    A.“随人分限所及”
    B.反对“小大人”
    C.反对体罚儿童
    D.主张和谐教育

    答案:A
    解析:
    提倡“随人分限所及”,反对对儿童的迫害,应量力而行。

  • 第3题:

    “杂施而不孙”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第4题:

    在讲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了出来:12÷4=3(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学不躐等”体现了()。

    • A、启发性原则
    • B、循序渐进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
    A

    可接受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同别人探讨学问,也必须依据他的能力所及。这就如同树刚萌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树芽稍长了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把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刚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浇灌它,就会把它泡坏了,又有何益?”因此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

  • 第9题:

    单选题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原则。
    A

    因材施教

    B

    知行合一

    C

    贵于改过

    D

    随人分限所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A

    张焕纶

    B

    张百熙

    C

    王守仁

    D

    朱熹


    正确答案: C
    解析: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儿童其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识的难易深浅也应不一样,应传授给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内容。

  • 第11题:

    单选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本题中,教师把数学运算用馒头来演示,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12题:

    下列不属于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一项是()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随人分限所及
    D.六经皆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整 体了解状况。王守仁自称阳明子,史称阳明先 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 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 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王守仁认为,教 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 他说得很明确,“良知” “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 须学以去其昏蔽”。他还提出了“随人分限所 及”的教育原则、"六经皆史”的教学内容。对 儿童教育也有自己的见解。“存天理,灭人欲” 是朱熹对教育作用的论述,他重视教育对于改 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 第13题:

    个别活动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进行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


    答案:对
    解析:
    个别活动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 第14题:

    ()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A、朱熹
    • B、陆九渊
    • C、王充
    • D、王守仁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原则。

    • A、循序渐进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 A、张焕纶
    • B、张百熙
    • C、王守仁
    • D、朱熹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原则。

    • A、因材施教
    • B、知行合一
    • C、贵于改过
    • D、随人分限所及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充

    D

    王守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讲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了出来:12÷4=3(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教师将抽象的数学计算与日常生活中的分馒头联系了起来,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 第21题:

    多选题
    (2015山东)下列表述中,与“盈科而后进”所体现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是()。
    A

    不陵节而施

    B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随人分限所及


    正确答案: C,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