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 A.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B.危害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C.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D.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属于危害行为,只为行为人不具有罪过而不构成犯罪

题目
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
A.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
B.危害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C.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D.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下形成的对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也属于危害行为,只为行为人不具有罪过而不构成犯罪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危害行为的正确表述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知识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

    B.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C.正确态度的建立有可能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D.知识的增加总是伴随行为的改变

    E.健康教育目标是行为改变


    正确答案:D
    此题暂无解析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结果

    D.犯罪客体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下列有关犯罪客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B.危害行为只能由行为人的作为实现

    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E.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解决对行为人的行为追究责任的客观基础


    正确答案:ADE
    本题考核犯罪客观方面。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识或意志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所以选项B错误。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不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仅为某些犯罪构成所必须。所以选项C错误。

  • 第4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危害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行为,则没有犯罪
    B.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
    C.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不作为就是没有身体动作


    答案:A,B
    解析:
    不作为只是相对于某一事物而言采取了 消极的行为姿态,不等于没有任何行为和举动,只是没有做有义务做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 第5题:

    关于寄生虫的危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造成动物死亡
    • B、提高动物特异性免疫力
    • C、感染人、危害人类健康
    • D、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 E、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

    正确答案:A,C,D,E

  • 第6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关于吸毒的危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危害健康
    • B、危害社会
    • C、危害家庭
    • D、属于个人行为,没有明显危害。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有().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下列关于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有()。

    • A、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 C、主体是年满16岁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D、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下列关于犯罪的特征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会受到行为的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的影响
    • B、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的社会危害性等同
    • C、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具有统一性
    • D、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没有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性
    • E、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只要具备其一,就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C,D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正确的是(  )。
    A

    危害社会行为

    B

    思想活动行为

    C

    犯罪的主体

    D

    犯罪的客体

    E

    犯罪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触违刑律的行为,即犯罪行为,是指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必须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仅是思想活动而没有行为,不能构成犯罪。故B不正确。犯罪的社会关系也即犯罪的客体。CDE均属于构成犯罪的要件,除此,还有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如果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B

    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

    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D
    解析: A、D选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行为,B错误。

  • 第13题:

    关于社会危害性表述错误的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B.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C.社会危害性是相对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A
    并非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刑法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第14题:

    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

    B.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犯罪对象也称为犯罪客体

    D.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1)概念不同。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选择A;由此可知,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C。(2)层次不同。两者在犯罪构成体系中位于不同的层次,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是任何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对象则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刑法》第316条的脱逃罪就不存在犯罪对象,排除B。(3)是否受侵害。任何犯罪都侵犯一定的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中的犯罪对象———枪支,弹药,就没有受到侵害,因此,选择D。

  • 第15题:

    以下关于各类民事法律行为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C
    本题有一定难度,各选项中的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多总结。双方法律行为既可以是双务法律行为,也可以是单务法律行为;单务法律行为一般都是双方法律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与要式法律行为之间没有关联;因此ABD都是错误的,只有C是正确答案。

  • 第16题: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危害结果,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危害结果同犯罪客体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在刑法分则规定的几百种犯罪中,按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可分为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危害结果在三种犯罪中的意义不同,结果犯中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既遂的标志,是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对危险犯、行为犯来说,危害结果的出现不是既遂的标志,即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 第17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 B、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
    • C、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D、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健康教育目标是行为改变
    • B、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 C、正确态度的建立有可能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 D、知识的增加总是伴随行为的改变
    • E、知识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关于社会危害性表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 B、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 C、社会危害性是相对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 D、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B、过失犯罪,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 C、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D、过失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 B、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 C、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D、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描述,哪项正确?(  )
    A

    行为的持续时间短

    B

    偶然发生

    C

    行为的作用强度小

    D

    后天习得和养成

    E

    对个体之外的他人和社会没有危害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

    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D

    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间接故意中行为人仅明知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而且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