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退耕还草 (2)沙漠化严重 (3)垦荒屯围 (4)沙尘暴突起 (5)粮食匮乏
A.5-1-3-2--4
B.5-3-2-4-1
C.5-2-3-1-4
D.1-3-4-2-5
第2题:
依法保护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在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实现()。
第3题:
我国生态破坏状况是()
第4题: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
第5题: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第6题:
下列行为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第7题:
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切实转变()的工作思路,统筹陆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活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第8题:
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第9题:
土地质量退化
土地浪费严重
围湖造田
退耕还木
第10题: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
退湖还田
填海造田
第11题:
增加
减少
不变
难以肯定
第12题:
物种灭绝、植被破坏
土地退化、青山绿水
围湖造田、退耕还林
河流干枯、资源平乏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悖的是()
第15题:
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第16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第17题:
流域围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第18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完成()657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66%;完成森林抚育5859万亩,占年度计划的49%。
第19题:
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
第20题:
围湖造田
退耕还林
过度放牧
捕杀保护动物
第21题:
西北干旱地区应适当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环境
东部平原湖泊区,应大量围湖造田,发展种植业
南方丘陵区,应修梯田,大力发展林业、果业、种植业
我国应围海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第22题:
第23题:
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第24题:
退耕还湖、退渔还湖
退耕还湖、退田还湖
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
退耕还湿、退渔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