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很多的关联。() ”相关问题
  • 第1题:

    鲍姆瑞德( D.Baumrind)通过追踪研究发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存在联系,如下表:

    (1)结合鲍姆瑞德的观点,阐述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2)用亲子相互作用模型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解释,并分 析其与鲍姆瑞德观点之间的差异。


    答案:
    解析:
    (1)鲍姆瑞德的教养方式类型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①权威型: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耐心倾听孩子观点,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篥。这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法。②专断型: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孩子稍有抵触,便可能采取惩罚措施。这种方法忽视和抑制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③纵容型: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期望,但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什么压力。这种情况下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2)亲子相互作用模型的解释:一方面,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可能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不同教养方式下的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相对不同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的特点也可能影响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因此,青少年最终发展结果体现了父母效应和儿童效应的协同作用。(3)二者的差异:鲍姆瑞德观点支持父母效应模型,认为家庭影响作用遵循父母影响儿童发展的单向路径,而相互作用模型则强调父母教养与儿童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相互依赖。

  • 第2题:

    认为儿童孤独症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相关的是()

    A心因论

    B身因论

    C社会环境因素论

    D教育因素论


    A

  • 第3题:

    理想的教养方式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地调整,在儿童中期最理想的教养方式为()。

    A.父母与孩子共同控制

    B.父母控制

    C.父母鼓励下的孩子自主决策

    D.由孩子主导


    父母与孩子共同控制

  • 第4题:

    学校社会工作对父母的增能包括( )。

    A.开设父母课堂
    B.帮助父母进行意识觉醒和行为转化
    C.向父母传递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
    D.帮助他们纠正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E.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对父母进行教养效能训练

    答案:A,C,D,E
    解析:
    学校社会工作对父母的增能。开设父母课堂,向父母传递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帮助父母了解并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对父母进行教养效能训练,帮助他们纠正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让父母学会智慧地爱孩子、与孩子有效沟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与信任他人等,以减少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B项属于对老师的增能。

  • 第5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期望影响儿童的成就动机。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