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认知态度
B、实用态度
C、审美态度
D、观赏态度
第1题:
下列哪项说明了低介入状态下的传播途径()。
A.认知–态度–行为
B.认知–行为–态度
C.态度–认知–行为
D.态度–行为–认知
第2题:
从认知评价的角度,公众态度可以分为()
A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
B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C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D现实的态度和未来的态度
第3题:
学习美学可以采取哪几种态度()。
第4题:
林黛玉从贾宝玉送的手帕中悟出一种深情,属()。
第5题:
广告传播效果的测评建立在()上面
第6题:
动力特质是指()
第7题:
审美评价是包含在文学活动中的作家或读者的()。
第8题:
公众态度的认知成分
公众态度的情感成分
公众态度的行为倾向
公众态度的文化背景
第9题:
实用态度
认知态度
审美态度
欣赏态度
第10题: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形成
第11题:
实用态度
伦理态度
审美态度
认知态度
第12题:
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
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现实的态度和未来的态度
第13题:
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这是因为林黛玉采取了()
A实用态度
B伦理态度
C审美态度
D认知态度
第14题:
在公众态度的结构中,属于外在表现的是()
A公众态度的认知成分
B公众态度的情感成分
C公众态度的行为倾向
D公众态度的文化背景
第15题:
按()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第16题:
认知失调论主要是研究()
第17题:
移情是求助者把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
第18题:
了解态度是怎样形成和改变的研究主流有:()
第19题:
认知评价
情感体验
行为倾向
功能特性
第20题:
认知性功能
工具性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
第21题:
意志态度
主观情感态度
客观理智态度
既有主观态度,又有客观态度
第22题:
生理理论的研究
态度理论的研究
学习理论的研究
功能理论的研究
认知理论的研究
第23题:
审美态度
认识态度
功利态度
拒绝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