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题目

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自)燃物品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燃点低,接触空气后能迅速被氧化,放出热量,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酸、氧化剂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黄磷、烷基铝等自燃点低,在空气中能够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起火,为防止自燃,黄磷需存放在水中,烷基铝需存放在苯中,以隔绝空气。 某些易(自)燃物品热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放出热量,若积热升温达到其燃点便引起燃烧。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或可燃性的气体。如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酚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性物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硝化纤维制品(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若分解热量无法散失,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等有毒有害气体。 某些易(自)燃物品机械稳定性差,受摩擦、震动、撞击等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如2,4-二硝基萘酚钠、1,4-丁炔二醇、五硫化二磷、红磷、发泡剂N(2,2
更多“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遇湿易燃物品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夺取水中的氢氧根(OH-)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湿易燃物品都具有还原性,遇氧化剂或酸类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更易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因此,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环境)、氧化剂、酸后,因外来火源作用或在密闭容器中,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遇湿易燃物品的还原性越强,这种化学反应越剧烈,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金属钠遇湿放出氢气和热量,电石(碳化钙)遇湿放出易燃的乙炔气体和热量,磷化钙遇湿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和热量等等,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易燃气体的自燃点时即能自动燃烧或爆炸,或放出的易燃气体遇点火源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兼有自燃性,如碱金属、锌粉、铝镁粉、硼氢化合物等,放置在空气中也能自燃。 (2)腐蚀性、毒害性 某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就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遇水产生有毒或剧毒和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产物。如三氯硅烷本身具有腐蚀性,遇湿放出有腐蚀性的HCl气体。磷化铝、磷化锌等金属磷化物本身具有毒性,遇湿或遇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 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处置方法: (1)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将着火源周围的危险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危险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时,应对这些危险物品应进行冷却保护。 (2)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宜选用干粉、干砂灭火剂扑救,禁止用水、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的粉末(尘)火灾时,禁止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末(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这类遇湿易燃物品,如锂、钾、钠、铷、铯、锶及其化合物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燃烧时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可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会使燃烧更加猛烈,因此应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此类物品火灾。 (4)大部分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毒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或遇湿后产生易燃、有毒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 第2题:

    论述有毒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有毒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毒害性 有毒品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使人或其他动物中毒。 有毒品中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固体毒性物质的蒸气或粉尘,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肺部,被肺泡表面所吸收,随血液循环引起中毒。此外,鼻、喉、气管黏膜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在进行有毒品操作后,未经洗手就饮食、吸烟,或在操作中误将毒害品食入消化器官,进入胃肠引起中毒。 具有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毒品,接触皮肤后,易侵入皮肤引起中毒。很多有毒品能通过皮肤破裂处侵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而迅速扩散引起中毒。此外,有些毒物对人体的黏膜有较大的危害。 毒害性主要取决于毒害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此外,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易引起中毒。有毒品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越易引起中毒。粉尘越细、越轻,越易吸入肺泡引起中毒。具有易燃性的毒害品燃烧时能放出有毒气体,其危险性大。对皮肤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毒害品,危险性大。 (2)易燃易爆性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遇湿能放出易燃的有毒气体,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性。如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钙等金属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接触酸或酸雾都能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硒化镉(CdSe)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的硒化氢气体,甚至爆炸。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具有氧化性,当与可燃物接触后,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产生毒性气体可导致中毒事故。如硝酸亚汞具有强氧化性,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大部分有机有毒品都具有易燃性。某些有毒品遇高热、撞击等可引起爆炸,并放出有毒气体引起中毒。如溴乙烷、三氟丙酮、丙酮氰醇等等均易燃。2,4-二硝基萘酚遇明火能燃烧,受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遇到有毒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有毒品除本身具有毒性或有腐蚀性外,其燃烧后也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施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有毒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扑救有毒品火灾,可根据有毒品与水的反应性能以及其他性质,如液体有毒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等,选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无机有毒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这些有毒品着火时,宜使用干粉、砂土等灭火剂,慎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应尽量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有毒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干粉时易将有毒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喷射二氧化碳时会将毒害品粉末吹起,增加毒害性,所以慎用二氧化碳灭火剂。 (3)遇到有毒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中和,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有毒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 (4)撤离事故现场前应对人员、车辆及器材进行彻底洗消,确保不留残液。

  • 第3题:

    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小时应急值班。

    A、4

    B、8

    C、12

    D、24


    答案:D

  • 第4题:

    论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1)易燃易爆性无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钠、铬酸等本身不燃。有机氧化剂,如硝酸胍、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具有可燃性。无论氧化剂是否具有可燃性,它们与可燃物接触都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或爆炸。如高锰酸钾与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乙酸接触,铬酸与丙酮接触等,都能自燃起火。氧化性能不同的氧化剂,相互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热稳定性或机械稳定性差的氧化剂,当受热或撞击时能自身分解燃烧或爆炸。如高氯酸、过氧化氢、氯酸钾、硝酸铵等氧化剂本身不燃,但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爆炸。又如,硝酸胍、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有机氧化剂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燃烧或爆炸。大部分氧化剂与酸或与水作用,或生成性能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或生成氧气和有毒气体,导致自身着火或爆炸,或引起接触的可燃物着火或爆炸。如过氧化钠与硫酸接触生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与硫酸接触生成高锰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生成氯酸,这些生成物都是一些性质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极易分解出氧从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过氧化钠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遇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于氧,致使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漂粉精(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有毒的氯气。有机过氧化物的易燃易爆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热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基含量越高,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有机过氧化物均易燃,而且遇热,或受震动、冲击、摩擦作用,或与有害杂质(如酸、碱、金属化合物等)接触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产生有害和易燃气体。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对温度、撞击及酸碱化学品非常敏感,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释放出腐蚀性可燃物,加热会引发爆炸。必须用二甲苯等容剂稀释,低于-10℃储运。过氧乙酸纯品极不稳定,在-20℃时也会爆炸。23%的过氧乙酸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步分解,在光照或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要求避光、温度低于10℃储存。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引发剂DCPD)对摩擦、撞击不敏感,但对温度敏感,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铁、铜等金属化合物接触能加速分解。要求温度低于5℃储存。(2)腐蚀性、毒害性很多氧化剂本身,或分解产物,或燃烧产生的烟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有些有机过氧化物本身或分解产物具有腐蚀性或毒性。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或烧伤。大部分有机过氧化物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会造成烧伤。遇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1)对泄漏的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应小心地收集到专用容器内,或用惰性材料吸附,然后针对其特性进行专业处置。若泄漏物已燃烧,则应确定适宜的扑救措施。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干砂、水泥等进行覆盖。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2)金属过氧化物遇水、酸、二氧化碳分解,放出大量热量和氧,反而助长火势。因此,扑救金属过氧化物火灾时,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3)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有机过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类氧化剂(如: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在燃烧中自动放出氧。因此,在扑救这类物品火灾时要慎用泡沫(含有酸性)和二氧化碳(窒息作用)以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剂。(4)大部分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本身有毒、有腐蚀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 第5题:

    论述腐蚀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正确答案:腐蚀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是腐蚀性,有些腐蚀品兼有易燃性和毒害性。 (1)腐蚀性、毒害性 腐蚀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动物体、植物体、纤维制品、金属等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 当人们直接触及这些物品后,会引起灼伤或发生破坏性创伤,以至溃疡等。吸入其蒸气或粉尘时,呼吸道黏膜便会受到腐蚀,引起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 腐蚀品在水溶液中电离度越大,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越高,酸碱性越强,危险性也就越大。腐蚀品与水作用越剧烈,放出的热量越大,甚至发生突沸或爆炸,更具危险性。腐蚀品的氧化性越强,危险性越大。腐蚀品与蛋白质作用越强烈,危险性越大。 多数腐蚀品都具有毒性,有些腐蚀品能挥发出具有强烈腐蚀性和毒性的气体,具有很大的毒害性。 (2)易燃性 大部分有机腐蚀品都具有火灾危险性,有些还是相当易燃的液体或固体。如有机酸性腐蚀品中的溴乙酸闪点为l℃,硫代乙酸闪点小于l℃。甲酸、冰醋酸、(甲基)丙烯酸、苯甲酰氯、己酰氯等易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机碱性腐蚀品中的甲基肼在空气中可自燃,l,2-丙二胺易燃遇热可分解出有毒的氧化氮气体;其他有机腐蚀品如甲苯硫酚、苯酚钠、蒽、甲醛等,不仅自身可燃,且能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蒸汽。 无机腐蚀品大多自身不燃,但其中有些腐蚀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可燃物接触或遇高温时,都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如发烟硝酸、硝酸、发烟硫酸、浓硫酸、氧氯化铬、溴素等无机腐蚀性物质,氧化性都很强,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腐蚀品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刺激性的毒性气体,甚至爆炸,与可燃物接触时会引起火灾;有些腐蚀品自身可燃,遇水可引起燃烧。如五氯化磷、五溴化磷、四氯化硅、三溴化硼、氯化亚砜、三氯化铝(无水)等等,遇水分解、放热,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这些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形成酸雾。烷基醇钠如甲醇钠、乙醇钠自身可燃,遇水亦可引起燃烧。硫酸、氢氧化钠自身不燃,遇水不分解,但能产生高热,在接触可燃物时,就会引起燃烧。 遇到腐蚀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腐蚀品除本身就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外,而且腐蚀品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有腐蚀性的毒性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施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腐蚀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扑救腐蚀品火灾,可根据腐蚀品与水的反应性能以及其他性质,如液体腐蚀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等,选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扑救遇水剧烈分解放热的腐蚀品或与其接触的可燃物品火灾时,宜使用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应尽量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腐蚀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干粉时易将腐蚀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 (3)遇到腐蚀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中和,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腐蚀品流淌至河流水域。对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堵漏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腐性的。 (4)撤离事故现场前应对人员、车辆及器材进行彻底洗消,确保不留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