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目前宏观经济学对于短期和长期的经济表现有何共识?请运用AD-AS模型画图说明在需求扩张的情况下经济如何从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


    答案:
    解析:
    (1)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一般分为短期和长期。目前的宏观经济学中,对它的共识主要有:①短期和长期是有区别的。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价格不能对货币变动做出反应,因此产出和就业会波动。古典二分法不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而且经济会背离古典模型所预言的自然率水平。长期中,价格是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变动时,价格能够调整使得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古典二分法成立,名义变量不会影响实际变量。②政策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的不同影响。短期中,价格具有黏性,产出也取决于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需求又要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各种变量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影响经济的产出。长期中,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产出取决于经济供给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经济经常受到来自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冲击,冲击使得经济背离产出和就业的自然率水平,导致短期波动。决策者为了降低短期波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经常会运用稳定政策干预经济,促使产出和就业接近其自然率水平并减轻经济冲击。(2)当经济遇到总需求扩张型冲击。总需求扩张型冲击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1—3所示,如果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由于受到总需求扩张型冲击,会引起总需求增加。在短期,价格黏性,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在B点产出高于其自然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总需求的高水平拉动工资和物价上涨,总需求减少,产出逐渐回到其自然率水平,经济从B点移动到C点。中央银行为了减缓总需求冲击导致的短期波动,可以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第2题:

    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答案:
    解析: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共识有以下四点:①在长期中,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国民的生活水平;②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产量;③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它并不影响失业率;④在短期中,控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换关系。

  • 第3题:

    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核算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量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如果宏观达到充分就业,又实行了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微观又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的经济就达到了福利最大化。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像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

  • 第4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并加以评价


    答案:
    解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6,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zf(k)+(1 -δ)k。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黏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 第5题:

    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区别:1、假设前提。微观经济学假设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假设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2、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3、研究对象。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比喻: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时总是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假设条件;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时总是以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前提。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如就业或失业理论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必然涉及到劳动的供求与工资的决定的工资理论,以及商品价格如何决定的价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