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新闻摄影在设立早期一直受纪录电影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影响,画面拍摄强调审美追求,造型单调、雷同,最早打破这种状况的纪录片是( )A.《丝绸之路》 B.《话说长江》 C.《话说运河》 D.《望长城》

题目
我国电视新闻摄影在设立早期一直受纪录电影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影响,画面拍摄强调审美追求,造型单调、雷同,最早打破这种状况的纪录片是( )

A.《丝绸之路》
B.《话说长江》
C.《话说运河》
D.《望长城》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更多“我国电视新闻摄影在设立早期一直受纪录电影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影响,画面拍摄强调审美追求,造型单调、雷同,最早打破这种状况的纪录片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纪录片的最早存在形式是()。

    • A、电视
    • B、电视剧
    • C、娱乐节目
    • D、电影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简述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作理念。


    正确答案: (1)主张纪录片可以成为塑造公众意识形态的最有效途径。
    (2)格里尔逊主张卧室电影为讲坛。
    (3)从1928年到1937年,格里尔逊带领的英国纪录片小组(GOP),创立了一种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他们以电影为工具,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个机构的服务性事业中,像电视直播一样,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坚持对影片进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对真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处理。 到1937年,他们一共完成了一百多部影片,这些影片最突出的成就是以切近的角度展现了当时英国基层民众日常存在的方方面面。代表作品:《住房问题》(埃德加·安斯梯和阿瑟·埃尔顿/1935),《煤矿工人》(阿尔倍托·卡瓦尔康蒂/1936)。

  • 第3题:

    中国的纪录片拍摄应学习国外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方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由贾樟柯执导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拍摄的纪录片,将在世博会期间作为驻会电影在世博场馆内循环播放,是近年来第一部上海题材的宽银幕电影纪录片。


    正确答案:《海上传奇》(或《上海传奇》)

  • 第5题: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的纪录片是()。

    • A、《人民至上》
    • B、《祖国至上》
    • C、《光辉》
    • D、《众志成城》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早期的纪录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以后的叙事电影?


    正确答案: 这种影响在60年代突显出来,随着好莱坞的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转型,造成了人们对电影的新的理解,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叙事片与纪录片的拍摄正在逐步合流,这种渐行渐近的现象首先是在对机器的运用、改进和对电影神秘感的破除下产生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加修饰的现场实拍的粗糙的画面才可能是真实的,出现了“新浪潮”。

  • 第7题:

    试论纪录片创作的核心理念之一:强化故事性。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纪录片与故事片一样,它也不是自我抒发的纳瑞斯,而是给人看的艺术品,也需要研究观众的心理结构,对故事性的要求并没什么两样,因为这是人类的基本心理欲求。谈到纪录片,美国纪录片制作者和理论家MichaelRabiger使用了“编剧”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戏剧感是从哪里来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而这是恒久不变的人性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人性动力,我们对于一遍又一遍地说故事与听故事都很渴望,你可以想一下现存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改编版本有多少种:故事本身是中世纪的产物,但是千年之后,它仍一直被改编与更新,也不断给予人们乐趣。”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为何一定要把它屏弃在纪录片高墙之外?
    故事的叙事方式在故事片和纪录片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拍摄侦探故事的纪录片收视率会高于普通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生活的悬念。
    生活故事中包含着生命最普遍、也最真切的情感形式,包含着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即使平凡的生活故事也会引起人们的情感振动,因为它投射了观众的情感。前不久《我们的留学生活》创造了纪录片的一个收视奇迹--对于某些唯文化马首是瞻的人来说,这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我来说,好看是纪录片的第一原则。这部作品给人最深的触动是人物故事的鲜活与生动。它没有戏剧性的剧烈冲突和传奇变化,却以细节编织出情感的秘响,因为故事带领观众进入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而唯有触及这些人生根本元素才可能引发心灵震荡。不管是伟人高士还是凡夫俗子,感性的、肉体的、形象的对话远比文化交流来得更直接、更本质,更具有生命美学意义上的审美魅力。正是如此,《北方纳努克》里那些纯洁的目光以及目光里充溢的朴拙和童真依旧感动着今天的观众,《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浮躁的千年之交给市民麻木的情感器官里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在疯疯颠颠的格格、怪异魔幻的武林、好莱坞的悬念反复折磨之后,远在东京的留学生引起关注。
    录片的叙事策略是成功讲述故事的要素,包括叙事方式、省略与铺垫、悬念设置、交叉叙事与平行叙事、节奏等,而故事的核心是情节与细节。现在许多纪录片展示人物状态,缺少情节,也就没有冲突和高潮,造成节奏拖沓,结构散漫,无法勾起观众的心理兴趣。不管多么高深的内涵,一部纪录片倘若没有审美魅力,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就像作家池莉说的,“实质上小说就是小说,首先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

  • 第8题:

    ()年开办的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一直致力于推动亚洲纪录片的发展。它的传统项目是“国际竞赛单元”和属于“亚洲纪录片人聚会”的“亚洲新浪潮”。

    • A、1956
    • B、1978
    • C、1989
    • D、1998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纪录片的重要性在于真实
    • B、纪录片选题要首选有故事的人
    • C、纪录片拍摄前需准备拍摄大纲
    • D、纪录片是指导别人如何拍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简述英国纪录片学派对战后英国电影的影响。


    正确答案:影响深远。首先,它反对好莱坞豪华、虚饰的制片方式,崇尚朴素、真实的、细致精心的工作方式;其次,影响了影片纪实风格的形成;其三,造就和影响了战后一代英国电影最重要的人物。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作理念。

    正确答案: 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作理念
    (1)纪录片与探险结合在一起。一种探险的实践方式。
    (2)改变走马观花式的工作方法,弗拉哈迪选择了一个具体的拍摄对象。比如在《北方那努克》中他把自己的焦点对准一个爱斯基摩人和他的家庭。
    (3)弗拉哈迪工作方法的核心:那就是把自己的拍摄进程水乳交融地汇合到一种人与人坦诚交往中去。作为一个外来者,最重要的是,如何跨越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进入到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去。
    (4)尽力挖掘纪录片中“故事”的可能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作者电影的特点有(  )。
    A

    采用低成本制作

    B

    启用非职业演员

    C

    强调电影制片是主要创作人

    D

    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

    E

    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正确答案: B,D
    解析:
    作者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又称作者论或作者政策理论。电影的特点有: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在表现方法上,影片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以及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还有一些使用轻便摄像机对人物完成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作者论的实质是: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

  • 第13题:

    在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拍摄剧本主要有哪些作用?


    正确答案: 剧本作用:剧本是工作文件而不是文学作品。它是制定计划和演绎情节的基础,但不是最基本的必需品。剧本首要目的是表述片子的内容和提出体现主题的最佳途径的设想。
    (1)剧本是一种组织与构造工具,是制作过程中所必须的参考与指南;
    (2)是片子制作中相互交流想法的途径,并能做到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和富有想象力。能让人更容易理解片子的内容以及进展。剧本对赞助人或者电视责任编辑特别重要,能告诉他们相关片子的细节,从而说服他们接受片子的想法。
    (3)对摄影师与导演也是必要的。剧本可以向摄影师传达片子的情绪、情节、其他摄影工作的问题处理方法。剧本可以帮助导演确定片子的进展与实现手法以及片子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4)剧本也是安排摄制组作息时间所必须的。因为除了传达故事内容外,它还能有助于全剧组人员得到一系列问题的答案:片子的相应预算是多少?需要多少外景和拍摄时间?如何设置灯光?等一些列问题。
    (5)剧本也将指导编辑师的工作,说明片子设想的结构以及情节片断的连接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编辑师可以阅读原始剧本,而进行编辑工作时则参照缩减后的不同文件,即编辑剧本。

  • 第14题:

    纪录片拍摄大纲主要针对的是()。

    • A、具体镜头
    • B、影片画面质感
    • C、被采访者的故事内容
    • D、后期剪辑的便利性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关于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拍摄时可以不考虑白平衡和色温的影响
    • B、可使用拉皮尺练习目测焦点距离,继而避免拍摄时焦点不准,图像模糊
    • C、用光时注意避免画面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 D、电影拍摄是团队工作,要事先做好工作分配和安排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亚洲最早输入电影的国家是日本。最早的电影以();()、舞台纪录片为主。


    正确答案:风光片、时事资料片

  • 第17题:

    电视新闻属于()

    • A、纪录片范畴
    • B、艺术摄影的范畴
    • C、纪实摄影的范畴
    • D、专业摄影的范畴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理念演变及其节目特点。


    正确答案:1960―8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宣传与指导。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80-9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90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被认证。

  • 第19题:

    1979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作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开机,标志着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 A、《话说长江》
    • B、《话说运河》
    • C、《望长城》
    • D、《丝绸之路》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试论纪录片创作的核心理念之一:以人为本。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我在电脑视频上观看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而我更以为,它的吸引力高于谍战片和007。它不仅有戏剧性,更重要的是,它的戏剧性包含着当代人类的思想新境界。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志愿者,若无很高的思想境界是难以从事,更难以完成这个拍摄的任务。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捕杀者所设置的障碍,更大的难度是文化。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物质文化的常例。太地町的渔民捕杀海豚从17世纪已经开始,形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认为捕杀海豚和杀吃鸡、鸭、鹅、牛、羊、猪,没有什么差别;如果今天不能吃海豚,明天就不能吃金枪鱼了。所以日本并没有禁捕禁杀海豚的法律,而国际上有禁捕鲸鱼的协定,也没有涉及海豚。日本人对这部纪录片的不满和抱怨还牵出了民族感情。有日本人说,你们美国人当年丢下的原子弹,后果严重,至今未消,如今你们竟责备我们捕杀海豚了!于是,志愿者面对的是一场复杂的文化冲突。
    所以,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志愿者,必须站在更高的文化基点上,去获得保护海豚的话语权。这个基点就是:人。因此,我不认为《海豚湾》仅仅是纪录了一次动物保护的行动。我以为,它带来了“以人为本”的新思考,给了我们拓展“以人为本”新疆域的启迪。

  • 第21题:

    日本最早的电影以风光片和时事资料片、戏剧纪录片为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早期的纪录片制作者只是把电影看作(),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


    正确答案:照相的延伸

  • 第23题:

    填空题
    由贾樟柯执导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拍摄的纪录片,将在世博会期间作为驻会电影在世博场馆内循环播放,是近年来第一部上海题材的宽银幕电影纪录片。

    正确答案: 《海上传奇》(或《上海传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