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启发”的解释是()。
第5题:
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第6题:
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
第7题: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第8题:
孔子的教学主张不包括()
第9题:
“达其辞”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开其意”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第10题:
愤
悱
启
发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孟子
孔子
荀子
庄子
朱熹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一词由此而来。
第16题:
在中国,()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原则。
第17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方法。
第18题: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第19题: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第20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朱熹
第21题:
开其意达其辞之术
告知
口预言而未能之貌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第22题:
开其意
达其辞
口预言而未能之貌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第23题:
朱熹
墨子
荀子
孔子
第24题:
启发式
因材施教
灌输式
体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