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A.刘心武《班主任》 B.阿城(棋王》 C.韩少功《爸爸爸》 D.贾平凹《商州系列》

题目
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A.刘心武《班主任》
B.阿城(棋王》
C.韩少功《爸爸爸》
D.贾平凹《商州系列》

相似考题
更多“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不属于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寻根文学的首倡者是(),其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韩少功;《爸爸爸》

  • 第3题:

    以下不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的是()。

    • A、伤痕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 C、反思文学
    • D、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B

  • 第4题:

    阿城的文章《文学的根》被认为是寻根文学兴起的重要的理论宣言之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请谈谈当代文学中的“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现在一般认为“寻根文学”形成于1985年。其实,早在1982年,在被称作朦胧诗人的杨炼的作品中,已经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如他的大型组诗《半坡》、《诺日朗》、《西藏》、《敦煌》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而在散文、小说领域,1983年,贾平凹发表散文《商洲初录》,1984年张承志发表《北方的河》,阿城发表《棋王》,都已经显示出后来在“寻根文学”的宣言中所体现的主张。“寻根文学”的命名,是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一起来完成的。1984年,《上海文学》杂志社和杭州《西湖》杂志社联合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与会的批评家和作家针对当时出现的这种写作方向,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初步提出了寻根文学的说法。会后,韩少功在《作家》1985年第6期发表《文学的“根”》一文,该文通常被称作寻根文学的“宣言”。在文章中韩少功指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其他的作家也纷纷撰文,阐述对于“文化寻根”的理解,比较重要的文章有: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他们的具体观点略有差异,但都有一个根本点,就是要致力于对民族文化深层的开掘,认为挖掘出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才可能和世界文学对话。

  • 第6题:

    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寻根文学主要致力于文化建设,作家们通过回归乡土,回归民间,寻找曾经失去的传统和精神乐园。寻根文学透露着现代主义的自由精神,主体意识更加强烈。主要作品有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等。

  • 第7题:

    1985年韩少功发表被称作寻根文学宣言的()一文。

    • A、《我们的“根”》
    • B、《“寻根”文学》
    • C、《祖国的“根”》
    • D、《文学的“根”》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A

    《棋王》

    B

    《远村》

    C

    《单位》

    D

    《遍地风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关于“寻根文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寻根文学”的命名是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一起来完成的

    B

    韩少功《文学的“根”》一文通常被称作寻根文学的“宣言”

    C

    方方的小说《风景》后来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

    D

    “寻根文学”的提出和当时作家所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谈谈当代文学中的“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 现在一般认为“寻根文学”形成于1985年。其实,早在1982年,在被称作朦胧诗人的杨炼的作品中,已经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如他的大型组诗《半坡》、《诺日朗》、《西藏》、《敦煌》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而在散文、小说领域,1983年,贾平凹发表散文《商洲初录》,1984年张承志发表《北方的河》,阿城发表《棋王》,都已经显示出后来在“寻根文学”的宣言中所体现的主张。“寻根文学”的命名,是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一起来完成的。1984年,《上海文学》杂志社和杭州《西湖》杂志社联合在杭州举办座谈会,与会的批评家和作家针对当时出现的这种写作方向,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初步提出了寻根文学的说法。会后,韩少功在《作家》1985年第6期发表《文学的“根”》一文,该文通常被称作寻根文学的“宣言”。在文章中韩少功指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其他的作家也纷纷撰文,阐述对于“文化寻根”的理解,比较重要的文章有: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他们的具体观点略有差异,但都有一个根本点,就是要致力于对民族文化深层的开掘,认为挖掘出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才可能和世界文学对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寻根文学的创作实绩。

    正确答案: ①对民族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②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性。
    ③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④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85年韩少功发表被称作寻根文学宣言的()一文。
    A

    《我们的“根”》

    B

    《“寻根”文学》

    C

    《祖国的“根”》

    D

    《文学的“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鲍庄》属于()。

    • A、伤痕文学
    • B、反思文学
    • C、改革文学
    • D、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作品不属于“寻根文学”的是()。

    • A、《棋王》
    • B、《远村》
    • C、《单位》
    • D、《遍地风流》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寻根文学的创作实绩。


    正确答案: ①对民族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②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性。
    ③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
    ④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 第16题:

    “寻根文学”在“伤痕文学”基础上进行“文化反思”。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简述“寻根文学”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寻根文学”的主要特点为:
    1)将艺术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特别是表现出对于传统的眷顾,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文化的岩层中。
    2)从反思文学的角度看,寻根是反思的延伸,是对久远的民族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的反思。从改革文学的角度看,正是由于改革的深入而触动了深固的民族文化传统,促使作家去思考传统在今天的文化价值。
    3)寻根文学的浪漫主义倾向打破了创作中的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多种表现手法及语言文体、叙述方式等创新表现出“文的自觉”。

  • 第18题:

    关于“寻根文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寻根文学”的命名是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一起来完成的
    • B、韩少功《文学的“根”》一文通常被称作寻根文学的“宣言”
    • C、方方的小说《风景》后来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开山之作
    • D、“寻根文学”的提出和当时作家所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 思潮的先声之作?

    • A、反思文学
    • B、伤痕文学
    • C、改革文学
    • D、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判断题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不属于寻根文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 思潮的先声之作?
    A

    反思文学

    B

    伤痕文学

    C

    改革文学

    D

    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小鲍庄》属于()
    A

    伤痕文学

    B

    反思文学

    C

    改革文学

    D

    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寻根文学

    正确答案: 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