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声音的发出是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声音的异常变化主要与肺气有关,但与肾主纳气亦有关。其他脏腑的病变亦可通过经络影响于肺、肾,因此,听声音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的变化,进一步诊察体内其他脏腑的变化。
1.正常声音:正常语声,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无其他病理声音,是宗气充沛,气机调畅的表现。由于年龄、性别和禀赋等个体差异,正常人的语言声音亦各有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声音多低而浊,女性声音多声高而清,儿童声尖利而清脆,老年人多浑厚而低沉。
2.病理声音:声音的辨别要注意语声的有无,语调的高低、强弱、清浊、钝锐以及有无异常声响,以供辨证参考。一般来说,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是阳盛气实、功能亢奋的表现。语声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重后轻,多属阴证、虚证、寒证,多为禀赋不足、气血虚损所致。
(1)声重:语声重浊,称为声重。多属外感风寒,以致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临床常伴有鼻塞、流涕或咳嗽、痰多等症。
(2)音哑、失音:语声嘶哑者称为音哑,语而无声者,称为失音,或痦(喑)。前者病轻,后者病重。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虚证,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喧讲,伤及喉咙所致音哑或失音者,亦属气阴耗伤之类。妊娠后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有称子痦,多为胞胎阻碍经脉,肾精不能上荣所致,分娩后即愈,一般不需治疗。
(3)鼻鼾:熟睡时或昏迷发出的声音,是气道不利所发出的异常呼吸声。熟睡鼾声若无其他明显症状,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所致。体胖、年老之人较常见。若昏睡不醒或神识昏迷的病人鼾声不绝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4)呻吟:指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多为身有痛楚或胀满。呻吟声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久病而呻吟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5)惊呼: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其声尖锐,表情惊恐,多为剧痛或惊恐所致。小儿阵发惊呼,多是惊风。成人发出惊呼,除惊恐外,多属剧痛,或精神失常。
3.语言
语謇:言语障碍,吐词不清,属风痰蒙蔽清窍,或风痰阻络。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多见于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有血热、瘀血、燥屎、痰凝的不同病因。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属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错语:语言错乱,说后自如,亦属心气不足的虚证。
夺气:语言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为夺气,是中气大虚之证。
狂言:指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的症状。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实证、阳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4.呼吸
(1)咳嗽:多见于肺脏疾病,但是与其他脏腑病变亦有密切关系。根据咳嗽的声音特点和兼见症状,可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咳声紧闷,多属寒湿。如咳嗽声重浊,兼见痰清稀白,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咳而声低,痰多而易咳出,是寒痰或湿咳或痰饮。咳声清脆多属燥热,如干咳无痰,或咯出少许黏液,是燥咳或火热咳嗽。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咽喉干痛,属肺热。咳声连续片刻多属风。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终止时作"鹭鸶叫声",明日"顿咳"又称"百日咳"。常见于小儿,是属肺实,多由风邪与伏痰郁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咳声如犬吠样为"白喉",多属肺肾阴虚,或毒攻喉。咳声低微,无力作咳,咳出白沫,兼有气促,属肺虚。夜间咳甚者,多为肾水亏;天亮咳甚者,脾虚所致,或寒湿在大肠。
(2)喘:是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表现,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实喘发作急骤,其声粗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仰首目突,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虚喘发作徐缓,喘声低微,慌张气怯,息短不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但以长一息为快,形体虚弱,脉虚无力,是肺肾虚损气失摄纳所致。
(3)哮:为呼吸急促似喘,声音断续,喉间痰鸣,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多因内有痰饮,复感外寒,束于肌表,引动伏饮所致;也有感受外邪,失于表散,束于肺经所致者;或久居寒湿地区,或过食酸咸生冷,都可诱发哮喘。
(4)上气:指肺气不得宣散,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的表现。多因痰饮内停、阴虚火旺、外邪束表所致。
(5)短气:指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声。多由肺气不足或痰饮阻肺所致。
(6)少气: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形体状态一般无改变。多因诸虚不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7)呃逆:胃气上逆,从咽部冲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可据呃声的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以诊察疾病之寒热虚实。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证、寒证。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多属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一时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一般是短暂呃逆,不治自愈。
(8)嗳气:是气从胃冲向上、出于喉咙而发出的声音,也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嗳出酸腐气味,兼胸脘胀满者,是宿食不消,胃脘气滞;嗳声响亮,频频发作,得嗳气与矢气则脘腹宽舒,属肝气犯胃,常随情绪变化而嗳气减弱或增剧;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纳谷不香,为脾胃虚弱,多见久病或老人。寒气客于胃,以致胃气逆而噫;汗、下后胃气不和,亦致噫气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