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题目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

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危害结果。 A项,并非所有的犯罪均为结果犯,如行为犯、危险犯不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故A项错误。
B项,抽象危险犯是危险犯的一种,同样不要求具有特定的危害结果。故B项错误。
C项,抢劫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C项正确。
D项,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而加重结果应当归属于基本犯罪行为,而且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本项中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另外,对于结果加重犯,刑法均明文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诈骗罪并无此规定。故D项错误。
更多“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 37 题 下列有关刑法上危害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结果就不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B.危害结果包括现实危险状态

    C.危害结果必须与危害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D.危害结果并不是所有犯罪的必备要件


    正确答案:ABCD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必须发生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对法益的侵害既包括实际损害,也包括造成的现实的危险状态。在刑法中引起危害结果的只能是危害行为。结果犯的既遂要求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但很多犯罪构成的构成要素并不包括危害结果。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结果

    D.犯罪客体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西方法律格言说:“法律不强人所难。,’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备要素的有( )。

    A.罪过

    B.犯罪动机

    C.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


    正确答案:AD

  • 第5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危害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行为,则没有犯罪
    B.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
    C.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不作为就是没有身体动作


    答案:A,B
    解析:
    不作为只是相对于某一事物而言采取了 消极的行为姿态,不等于没有任何行为和举动,只是没有做有义务做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 第6题: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危害结果,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危害结果同犯罪客体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在刑法分则规定的几百种犯罪中,按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可分为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危害结果在三种犯罪中的意义不同,结果犯中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既遂的标志,是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对危险犯、行为犯来说,危害结果的出现不是既遂的标志,即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 第7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 B、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
    • C、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D、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关于噪音危害的慢性病,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耳鸣
    • B、高频听力损伤
    • C、耳聋
    • D、音频听力损伤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哪一项是一切犯罪的共同客观要件?( )

    • A、危害结果
    • B、行为对象
    • C、危害行为
    •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选项关于违章行车的危害性描述正确的是()。
    A

    违章行车是行车事故的结果

    B

    每一次违章必定立即产生事故

    C

    任何违章行车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与危害的程度都是相同的

    D

    违章行车是行车事故的源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必然性

    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D

    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间接故意中行为人仅明知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而且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与否,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故选A。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程序运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程序运行结果为0false

    B

    程序运行结果为1true

    C

    程序无法通过编译

    D

    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结果不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第 44 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危害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行为,则没有犯罪

    B.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

    C.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不作为就是没有身体动作


    正确答案:AB
    不作为只是相对于某一事物而言采取了消极的行为姿态,不等于其没有任何行为和举动,只是没有做有法定义务做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 第14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二者均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E.二者都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主观方面。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区别要点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持否定的态度,是否有避免结果发生的根据和采取了积极避免的措施。如果是肯定的,通常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是否定的,通常是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特点是轻率、冒险、冒失;间接故意是胆大妄为,只是对结果不具有希望、追求的意愿。

  • 第15题: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C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故A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B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由法律规定的,也有由当事人约定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第16题:

    甲夜间潜人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中止,什么是主动放弃犯罪。甲因为是同事家而自动放弃了犯罪。

  • 第17题:

    下列有关我国刑法中危害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危害结果是所有过失犯罪的必要条件
    B.危害结果是所有故意犯罪的选择性条件
    C.危害结果是所有犯罪既遂的条件
    D.如果犯罪行为发生了某种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加重其法定刑


    答案:B,C,D
    解析:
    解析: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作出了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在不同犯罪中危害结果的不同意义。在过失犯罪中,将实际造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有些故意犯罪中,把发生法定结果或发生法定结果的可能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既遂的条件,通常存在于故意犯罪且惩罚未完成罪的场合,如故意杀人罪发生了死亡结果才认为既遂,C选项错误。有些刑法条文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发生了某种严重的危害结果,则加重其法定刑,如抢劫、强奸致人重伤、死亡等,这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发生了严重的危害结果都加重其法定刑,D选项表述错误。

  • 第18题:

    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离起 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 第19题:

    关于吸毒的危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 A、危害健康
    • B、危害社会
    • C、危害家庭
    • D、属于个人行为,没有明显危害。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程序运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程序运行结果为0false
    • B、程序运行结果为1true
    • C、程序无法通过编译
    • D、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结果不确定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正确的运行结果()。

    • A、5
    • B、9
    • C、10
    • D、15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正确的运行结果()。
    A

    5

    B

    9

    C

    10

    D

    1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

    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

    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由此可见,过失犯罪的成立要求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
    C项,《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是指刑事法律,因为只有刑事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
    D项,故意和过失都是责任形式,但是二者对法益的背反态度不同,所代表的罪过程度或非难可能性也不同,很显然,过失比故意的罪过程度要低很多。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比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