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年销售剩余
B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C在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D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
E销售失效、变质
第1题: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A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B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
C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D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第2题:
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第4题:
销售者销售《产品质量法》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
第5题:
按《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的下列行为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的是()。
第6题:
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
第7题:
销售者履行了本办法规定的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将面对哪些处罚措施?
第8题:
某商行由外地购进一批高压锅共计30台,总进价款为6000元,并以250元的标价对外进行销售。后一消费者购买后使用过程中高压锅炸裂,投诉到工商部门。经工商部门委托质检机构对某商行的该批高压锅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不合格产品。经过调查,该商行只销售3台该计算器,销售价为750元,并且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并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高压锅为禁止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据此工商部门对其作出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4000元的处罚。对于工商机关做出罚款4000元的处罚,评价最正确的是()
第9题:
某商行由外地购进一批高压锅共计30台,总进价款为6000元,并以250元的标价对外进行销售。后一消费者购买后使用过程中高压锅炸裂,投诉到工商部门。经工商部门委托质检机构对某商行的该批高压锅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不合格产品。经过调查,该商行只销售3台该计算器,销售价为750元,并且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并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高压锅为禁止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据此工商部门对其作出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4000元的处罚。某商行出售这批高压锅的行为属于《产品质量法》中的()
第10题:
销售者销售《产品质量法》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的行为,在()情况下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11题:
销售者销售()烟花爆竹产品的,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12题:
上年销售剩余
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在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
销售失效、变质
第13题:
A、履行了进货查验等义务
B、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C、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
D、销售的食品标签存在瑕疵但不影响质量安全
第14题:
第15题: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有:()
第16题:
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第17题:
按《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的下列哪种行为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第18题:
对生产、销售的产品,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的违法行为,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销售的产品是《产品质量法》第49条至第53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19题: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者的下列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是()
第20题:
某商行由外地购进一批高压锅共计30台,总进价款为6000元,并以250元的标价对外进行销售。后一消费者购买后使用过程中高压锅炸裂,投诉到工商部门。经工商部门委托质检机构对某商行的该批高压锅进行抽样检验,结果为不合格产品。经过调查,该商行只销售3台该计算器,销售价为750元,并且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并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高压锅为禁止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据此工商部门对其作出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4000元的处罚。对当事人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的认定,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第21题:
对销售者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条件是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进货来源。
第22题:
销售者应当承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
第23题:
认识错误态度较好
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
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
主动配合办案人员说明情况
第24题:
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应当确保销售的产品为优质产品
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