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它要通过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社区代表以及教师与学生等多方人员的协同工作。在课程编制理论上有很多模式,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的目标模式。它把课程编制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目前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编制模式是课程目标模式。根据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以及我国的课程编制实际,课程编制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课程规划阶段课程规划就是课程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的过程。制定课程标准是课程规划阶段的重要工作,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既是教师教学的指南,也是编写教科书、测量和评价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2)课程实施阶段课程规划阶段制定出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只是预期的或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程的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选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选定确切的教材,把课程中蕴含的知识、态度、情感、方法、价值观等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重要的能动因素。其中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3)课程评价阶段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课程系统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的课程编制过程进行反馈,从而为新一轮的课程编制提供修正和完善的事实依据。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编制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规划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课程整个系统的评价。在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评价,要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阶段根据各种考试的不同目标和性质,确定考试的方法和考试结果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