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罗马法学家及其划分标准是下列哪一项?( )。A.乌尔比安法所保护的利益B.乌尔比安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C.波里比阿法所调整的主体D.波里比阿法所保护的利益

题目

最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罗马法学家及其划分标准是下列哪一项?( )。

A.乌尔比安法所保护的利益

B.乌尔比安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波里比阿法所调整的主体

D.波里比阿法所保护的利益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考点」公法与私法的分类「解析」公法与私法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由此可见,划分的标准是法所保护的利益。
更多“最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罗马法学家及其划分标准是下列哪一项?( )。 A.乌尔比安法所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法、私法划分的概念是由古罗马哪个法学家首先提出的()

    A、盖尤斯

    B、乌尔比安

    C、查士丁尼

    D、赛尔苏斯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

    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描述,正确的一项是哪个?( )


    A.最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古罗马的法学家盖尤斯

    B.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标准有利益说、主体说、法律关系说和生活关系说等

    C.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可以涵盖所有的法律

    D.在法律价值的偏好方面,传统公法侧重于自由、效率;而传统私法则侧重于秩序和公平

    答案:B
    解析:
    。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和调整主体的范围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最早提出公法和私法划 分的是古罗马法学者乌尔比安。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有多种标准,主要有利益说、主体说、法律关系说、生 活关系说等。对法律进行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不能涵盖所有的法律,有些社会法既不能划分为私法,也不能划分为公法,兼具二者的特点。至于公法和私法的价值目标,传统公法侧重于秩序和公平,传统私法偏重于自由和效益。本题中只有B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第4题:

    首先提出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的罗马法学家是()

    A、盖尤斯

    B、帕比尼安

    C、乌尔比安

    D、保罗


    参考答案:C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错误?
    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
    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列宁讲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最终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B项错误。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国家意志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而非社会成员公共意志,C项错误。
    法律的作用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法律规范社会的作用直接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在本案中,有关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首先体现了法律的强制作用,在此过程中,其他公民也肯定会受到警示的教育作用。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则有三个: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其中比例原则是指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但应当将损害减到最低限度,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少限制”,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本题中,立法者在解决两项价值冲突时采用的就是比例原则。
    在三种法的要素里,法律规则详细具体,具有逻辑结构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法律原则则比较抽象概括,是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无疑属于法律原则,有时候学理上将其概括为“公序良俗原则”。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很多,如主体说、利益说、调整关系说等,但一般认为,诉讼法应该是公法的范畴。所以C选项错误。
    一般而言,法的效力来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狭义上的法的效力仅指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并不包括其他文件的效力。另外,说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这无疑是法的效力的体现。
    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B和C错误。
    《立法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所以,ABC是正确的。
    根据《立法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故A错误。根据《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B错误。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A项需要报省级人大常委会裁决。B项参见第86条。D项是由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政府制定的规章。C项是第85条的表述。
    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为现实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为了调整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法律应该尽可能地包罗万象,尽可能多地去包含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现象,以达到法律的规范性指引的目的。但不能由此断定法律没有确定性。我们知道,法律语言与立法和司法活动紧密相关。为了实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立法就必须体现法律的明确性,这就要求规范性法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法律的内在要求,做到准确、严谨、简明。而且,即使有的法律语言本身存在模糊性(比如重大误解、公平原则等),但仍可以通过价值判断、利益衡量和法律论证来克服其模糊性,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因此,选项B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应选,选项A正确。法的适用,又称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此,司法机关应用法律处理案件,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并不能解决任何法律问题。法律适用者需要从用法律语词所表述的法律条文中汲取其涵义和意义,形成一种理性认识,进而来处理案件,做出裁判,以维护社会正义,保持社会正常的法律秩序。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不应当选。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律规则的表达都是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而是可以用陈述语气或陈述句表达。所以选项D错误,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