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大鹏之功,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潜夫论释难》)下列选项与材料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第2题:
下列反应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的是()。
第3题:
老子唯心论的思想可以由“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反映出来。
第4题: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此句出自:()
第5题: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第6题:
《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第7题: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第8题:
第9题: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第10题:
通过传授而得的知,是闻知。通过推理不受方域语言阻障的知,是说知。亲身接触、观察而得到的知,是亲知。
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不出大门,不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不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没有不知道的事情。
这句话是应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第12题: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13题:
翻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第14题:
其知弥少是指()
第15题: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是从“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句话演变而来的。
第16题:
万事“莫知其始,莫知其终”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第17题: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
第18题:
(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第19题:
下列选项中,出自《老子》的有()。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第23题:
《论语》
《大学》
《老子》
《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