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晰,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第1题:
(三)结合给定资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800-1000字。(50分)
第2题:
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答案提示
多措并举,发挥网络问政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因其信息广泛、真实、时效性强等特点,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政府官员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一条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增强施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良好形象,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进一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硬币都是两面的”,网络问政也是如此。由于缺乏制度的支撑、法律的规范,网络问政正面临着官员“听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民众“夸大”、“歪曲”、“谩骂”等问题。如何去其糟粕,让网络问政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对于民众,要引导其利用网络向官员问政,充分调动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教育民众文明上网、文明建言献策,倡导民众用正确的舆情信息影响领导干部行政。对于官员,要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网络问政的重要性,借助网络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官员网络问政的正常实施。
其次,建立并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除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成员可以网络发言人的身份,定期或不定期与网民交流互动以外,各政府部门还要建立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养、政策水平、责任意识与较强应变能力的专门网络发言人队伍,为开展网络互动工作提供必要条件。要明确网络发言人的职责,规范受理和答复网民反映事项的工作流程和时限。
最后,建立网络问政考核问责机制。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发言人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政绩考核;另一方面,对发言人的表现,网民最具发言权,要充分发挥网民监督作用。听取网民的评价意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网络发言人要进行严肃问责。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考核问责机制,督促网络发言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才能使网络问政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网络问政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种新时期的“微服私访”,我们要避其短处,扬其长处,唯有这样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3题:
第4题:
(四)认真阅读“参考文献2”,结合给定资料的内容,以“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自拟主标题,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解题思路:“参考文献2”已经明确指出在土地自由流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因而可以写作一篇如何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方面的策论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不能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第二,土地流转之后,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也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严格保护耕地,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第三、政府要严格限制土地自由流转的份额,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和医疗等问题,妥善处理其后顾之忧。第四、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自由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加强对土地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第5题:
4·根据给定资料,从“权力、责任与道义、良知’’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全文不少于l000字。(40分)
4.【参考例文】
唤醒道义和良知,规范权力和责任
民愤,往往就是在极少数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的无知或狂妄中积累日深。来
自最南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1月到2007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9351件35011人,其中,各级检察机关共起诉渎职侵权犯罪案件l8200人,法院作出有罪判决l2392人。这些案例证明,预防职务犯罪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唤醒道义和良知,建设责任政府。
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案例数目如此庞大,不免让人吃惊。检察机关让媒体对这些行政执法部门的丑恶现象进行曝光,是充分尊重公民知情权的表现,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不应仅止步于此,要思考如何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出现职权犯罪的根本原因是职务权力的监督管理失控,即一边是权力运作不规范,另一边是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导致违法违纪合法化。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职权腐败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加强对权力本身的制约与监督,而忽视了对权力运作的规范。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沉重地指出:“规范权力、惩治腐败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综合工程。依法行政、依法公正执法,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加大对渎职犯罪者的打击力度可以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正由于当前社会对职务犯罪者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有恃无恐,致使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屡遭践踏。但是打击作为事后追查行为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杜绝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应该从源头上做文章。打击和预防并重才是治理良策。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由人民授予;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但是,在有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往往把其所掌握的权力作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来看待,于是就滥用职权、公权私授或公权私售。由此,逐渐成“公私不分——化公为私——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的职务犯罪链条,职务犯罪成为当然之事。如此看来,要想实现有效的监督权力,从而预防职权犯罪,首先就应该明确、规范职权,加强责任意识。只有规范了权力,才能更好地明确责任;只有明确了责任,才能更好地追究责任;只有充分追究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才可能从根本上唤醒他们的道义和良知,约束他们在法定的范围内活动,从而不能滥用职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