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是否直接实施犯罪为标准,正犯被分为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直接正犯是指亲自违法地且有责地实施了实行行为,因而实现构成要件之犯罪人;间接正犯是指虽非因行为人自身的行为,而是通过其他人(甚至是被害人自己)而实现构成要件之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乙上班时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3000元)后逃走B.在山崖边上,甲为杀死乙,故意推乙身后的丙,丙突然受到甲的推力之后站立不稳,但

题目

根据是否直接实施犯罪为标准,正犯被分为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直接正犯是指亲自违法地且有责地实施了实行行为,因而实现构成要件之犯罪人;间接正犯是指虽非因行为人自身的行为,而是通过其他人(甚至是被害人自己)而实现构成要件之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

A.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乙上班时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3000元)后逃走

B.在山崖边上,甲为杀死乙,故意推乙身后的丙,丙突然受到甲的推力之后站立不稳,但此时乙已经走开,丙坠落悬崖摔死

C.甲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交给不知情的旅客乙,乙将毒品带出境外

D.乙用枪威逼仓库保管员甲打开仓库,抢走财物近3万元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是否直接实施犯罪为标准,正犯被分为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直接正犯是指亲自违法地且有责地实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是否直接实施犯罪为标准,正犯被分为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直接正犯是指亲自违

    法地且有责地实施了实行行为,因而实现构成要件之犯罪人;间接正犯是指虽非因行为人自身的行为,而是通过其他人(甚至是被害人自己)而实现构成要件之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

    A.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乙上班时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3000元)后逃走

    B.在山崖边上,甲为杀死乙,故意推乙身后的丙,丙突然受到甲的推力之后站立不稳,但此时乙已经走开,丙坠落悬崖摔死

    C.甲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交给不知情的旅客乙,乙将毒品带出境外

    D.乙用枪威逼仓库保管员甲打开仓库,抢走财物近3万元


    正确答案:C
    间接正犯关键词是“非因行为人自身的行为”。A项,甲直接从财物占有人丙手中取得提包,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的直接正犯;B项,甲直接杀死了丙,亦不是间接正犯;C项,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D项,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故不是间接正犯。C为正确选项。

  • 第2题:

    监狱对罪犯实施改造具有( )效应。

    A.矫正犯罪恶习

    B.使罪犯再社会化

    C.减少重新犯罪

    D.转变犯罪思想


    正确答案:BCD
    我国对罪犯的改造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监狱对罪犯实施改造具有转变犯罪思想、使罪犯再社会化、减少重新犯罪的效应。

  • 第3题:

    他手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利用他人作为工具作案,其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他手正犯的是:

    A.李医生欲杀害病人王,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刘,刘给王注射后,致王死亡
    B.越与赵协商趁火打劫,但越仅在望风
    C.张让15岁的钱某入室盗窃财物,钱某盗得财物一万元
    D.华某利用邮政工作人员将炸药邮寄给仇敌英某

    答案:B
    解析:
    他手正犯定义的关键信息:罪犯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B项越、赵二人“协商趁火打劫”,属于共同犯罪,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 第4题:

    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是( )

    A.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
    B.矫正犯罪人心理和行为恶习
    C.使犯罪人重新做人
    D.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

    答案:D
    解析:
    社区矫正工作的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监禁状态下,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另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帮助和服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故选D

  • 第5题:

    甲上了地铁车厢,看到座椅上有个包,便问旁边的乙:“是您的吗?”乙明知不是自己的,而是睡着了的乘客丙的,却答道:“是的”。甲便将包递给乙,然后自己坐下。乙拿到包后离开车厢。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构成诈骗罪,属于二者间诈骗
    B.乙构成诈骗罪,属于三角诈骗
    C.乙构成盗窃罪,属于直接正犯
    D.乙构成盗窃罪,属于间接正犯

    答案:D
    解析:
    三角诈骗与盗窃罪的间接正犯的区别在于,受骗人是不是合格的处分人,也即有无处分财物的权利或地位。本案受骗人是甲,但甲显然没有处分丙的财物的权利或地位。因此,乙不构成三角诈骗,A、B项错误,而是盗窃罪的间接正犯。乙不构成盗窃罪的直接正犯,是因为转移占有这个环节是由甲实施完成的,而不是由乙完成的,也即是甲将财物拿起来递给了乙,故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6题:

    医生指使不知情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的,医生构成()。

    • A、教唆犯
    • B、间接正犯
    • C、主犯
    • D、从犯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在刑法中,共同犯罪人有()

    • A、主犯
    • B、从犯
    • C、正犯
    • D、胁从犯
    • E、累犯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 是指利用非正犯的他人实行犯罪的情况。

  • 第9题:

    战国之前的战争是一种(),是纠正犯错误的国家。


    正确答案:刑法

  • 第10题:

    单选题
    医生指使不知情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的,医生构成()。
    A

    教唆犯

    B

    间接正犯

    C

    主犯

    D

    从犯


    正确答案: B
    解析: 间接正犯成立的范围其中之一是利用缺乏故意的行为。如:医生指使不知情的护士给患者注射毒药的。

  • 第11题:

    填空题
    战国之前的战争是一种(),是纠正犯错误的国家。

    正确答案: 刑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


    正确答案:B
    越某与赵某属于共同犯罪。只是二人在实际实施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A项是利用他人的行为,护士刘某并无主观过错,因此不是犯罪主体,李医生是间接正犯。C项钱某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被他人利用实施犯罪,张某是间接正犯。D项与A项情况相似,也是利用无主观过错的人实施犯罪,华某也属于间接正犯。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

  • 第14题:

    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乙上班时好象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3300元)后逃走。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盗窃罪的直接正犯

    B.诈骗罪的间接正犯

    C.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D.诈骗罪的直接正犯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甲唆使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乙某故意伤害他人,甲某属于

    A.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B.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C.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D.间接正犯

    答案:D
    解析:
    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称为间接正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没有责任能力或没有达到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的。二是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甲教唆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乙某故意伤害他人,构成间接正犯。

  • 第16题:

    关于间接正犯,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间接正犯指把他人的行为当作工具利用来实行犯罪的情形
    B.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成立共犯关系
    C.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来实施犯罪的,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之一
    D.利用未达到责任年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之一


    答案:B
    解析:
    考点: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及其认定
    讲解: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他人的行为实行犯罪的情况。包括:利用不知情的人的行为、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没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的行为等。因此,ACD选项 的说法正确。间接正犯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共犯的否定,在利用有故意的工具的情形,就可成立共犯关系。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甲指使知情的妻子乙(非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甲成立受贿罪的间接正犯,乙构成受贿罪的帮助犯,二人成立受贿罪共犯。因此B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I

  • 第17题:

    关于间接正犯,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间接正犯指把他人的行为当作工具利用来实行犯罪的情形
    B.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不能成立共犯关系
    C.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来实施犯罪的,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之一
    D.利用未达到责任年龄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之一


    答案:B
    解析:
    考点: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及其认定
    讲解: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他人的行为实行犯罪的情况。包括:利用不知情的人的行为、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没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的行为等。因此,ACD选项的说法正确。间接正犯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共犯的否定,在利用有故意的工具的情形,就可成立共犯关系。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甲指使知情的妻子乙(非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甲成立受贿罪的间接正犯,乙构成受贿罪的帮助犯,二人成立受贿罪共犯。因此B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第18题:

    甲让自己不满13周岁的儿子杀害邻居不满3岁的儿童,甲属于()。

    • A、教唆犯
    • B、间接正犯
    • C、主犯
    • D、从犯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共同正犯


    正确答案: 实施加害行为时所有共同侵权人都处于同样的地位,都实施了具体的行为,其作用相当或者大致相当。

  • 第20题:

    丙是乙的妻子。乙上班后,甲前往丙家欺骗丙说:“我是乙的新任秘书,乙上班时好象忘了带提包,让我来取。”丙信以为真,甲从丙手中得到提包(价值3300元)后逃走。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盗窃罪的直接正犯
    • B、诈骗罪的间接正犯
    • C、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 D、诈骗罪的直接正犯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单选题
    甲让自己不满13周岁的儿子杀害邻居不满3岁的儿童,甲属于()。
    A

    教唆犯

    B

    间接正犯

    C

    主犯

    D

    从犯


    正确答案: D
    解析: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非正犯的他人实行犯罪的情况。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共同正犯

    正确答案: 实施加害行为时所有共同侵权人都处于同样的地位,都实施了具体的行为,其作用相当或者大致相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在刑法中,共同犯罪人有()
    A

    主犯

    B

    从犯

    C

    正犯

    D

    胁从犯

    E

    累犯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名词解释题
    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
    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情况:①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②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