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后,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 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是( )。 A.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获救后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 B.某甲入户行窃时被主人乙发现,甲持刀威胁乙并逼其银行卡密码,在对峙中甲被乙制服。乙得知甲因急需大笔钱给母亲治病后深感同情,放走甲并给其一笔钱 C.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受尽虐待,侥幸逃离后却不愿报案,并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 D.甲男以找工作为诱饵,将乙女骗至家乡。乙女几次试图逃脱都未成

题目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后,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 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是( )。 A.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获救后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 B.某甲入户行窃时被主人乙发现,甲持刀威胁乙并逼其银行卡密码,在对峙中甲被乙制服。乙得知甲因急需大笔钱给母亲治病后深感同情,放走甲并给其一笔钱 C.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受尽虐待,侥幸逃离后却不愿报案,并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 D.甲男以找工作为诱饵,将乙女骗至家乡。乙女几次试图逃脱都未成功,在生了孩子之后便安心在当地生活,并协助甲男从事拐卖人口的活动


相似考题
更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后,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 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是( )。 A.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获救后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 B.某甲入户行窃时被主人乙发现,甲持刀威胁乙并逼其银行卡密码,在对峙中甲被乙制服。乙得知甲因急需大笔钱给母亲治病后深感同情,放走甲并给其一笔钱 C.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受尽虐待,侥幸逃离后却不愿报案,并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 D.甲男以找工作为诱饵,将乙女骗至家乡。乙女几次试图逃脱都未成”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盗抢险案件哪些可以拒赔( )

    A.甲与乙存在经济纠纷,一日乙带领数人将甲的被保险车辆抢走,甲向公司提出索赔。

    B.甲将被保险机动车租给乙驾驶,一日,甲发现机动车失踪,乙也不见踪影,一连数日无法找到车辆和乙,遂向保险公司报案并索赔。

    C.甲的被保险车辆在小区停放被盗,他一直未向公安部门报案,随后持小区物业保安部门开具的证明向保险公司索赔。

    D.甲路遇歹徒拦路劫车,经过积极反抗使得歹徒未能得逞,但歹徒抢劫过程中损坏了车门把手,甲遂向公司提出索赔。


    参考答案:ABC (根据盗抢险条款第5、6条)

  • 第2题:

    甲某与乙某系邻居,二人经常一起赌博,某次赌博,甲欠下乙五万元赌债,乙多次向甲催要未果。于是,乙于某日伙同朋友丙某,谎称打牌将甲约到丙家扣押,声称如不归还五万元的赌债,就不放甲回家,并让丙给甲的老婆打电话催甲的老婆筹钱还债。甲多次欲强行离开,被乙和丙联合制服而未能如愿。两天后,甲的老婆筹到两万元钱给乙,乙才让甲离开。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乙某构成绑架罪

    B.丙某构成绑架罪

    C.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D.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AB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本题中丙和乙系共同犯罪,均构成非法拘禁罪而不是绑架罪。

  • 第3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

    A.甲某伙同他人盗窃使用中的电缆被抓获归案。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盗窃某工厂仓库内的电缆的犯罪事实

    B.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刑

    C.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刑

    D.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待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正确答案:AB
    解析:A项,虽然两罪都是盗窃电缆,但盗窃使用中的电缆,构成破坏公用通信设施罪,盗窃仓库的电缆构成盗窃罪。属于异罪,因此构成特殊自首。B项中,甲投案后又逃跑,但逃跑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如果是被公安机关抓回的不成立自首,因此B项成立自首,C选项不成立自首。D项属于协助抓获同案犯的立功,也不属于自首。

  • 第4题:

    乙女与甲男婚后多年未生育,后甲男发现乙女因不愿生育曾数次擅自中止妊娠,为此甲男多次殴打乙女。乙女在被打住院后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请求损害赔偿,甲男以生育权被侵害为由提起反诉,请求乙女赔偿其精神损害。法院经调解无效,拟判决双方离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院应支持乙女的赔偿请求

    B.乙女侵害了甲男的生育权

    C.乙女侵害了甲男的人格尊严

    D.法院不应支持甲男的赔偿请求

    答案:A,D
    解析:
    选项 A 正确。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因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据此可知,甲男多次殴打乙女,乙女以此为由请求离婚,作为无过错方是可以主张损害赔偿的。39选项 B 错误,选项 D 正确。根据我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中止妊娠是妻子的合法权利,妻子中止妊娠后,丈夫以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选项 C 错误。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并得到最起码尊重的权利。本题中,乙女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未侵害甲男的人格尊严。

  • 第5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2014年)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A项,行贿人乙将银行卡交给国家工作人员甲的时候,甲就已经收受了“贿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是“收受财物”而不是消费财物,所以甲成立受贿罪既遂。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态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共谋杀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现场,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杀丙既遂,则甲也对该既遂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帮助犯的既遂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帮助实行犯制造了既遂结果;第二,帮助行为与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即既遂结果的发生离不开帮助犯的作用。由于甲将钥匙放错了位置,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也就是说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既遂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帮助犯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如何判断犯罪是处于暂时性停顿还是处于终局性停止,只有是终局性停止,才构成犯罪形态,判断标准为:一是看行为人主观犯意是否完全消除;二是看行为人客观犯罪行为是否彻底结束。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此时甲的主观犯意已经消除,并且其犯罪行为已彻底结束,丙未死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犯罪未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6题:

    甲(男,17周岁)、乙(男,15周岁)合谋共同盗窃。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5000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构成共同的故意杀人罪
    B.甲、乙构成共同的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及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否犯转化型抢劫罪的问题。甲在外面放风,对乙的杀人行为客观上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主观上对此也不知情,故甲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属于《刑法》第269条规定的情形,但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不构成抢劫罪;如果故意致人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据此,C项正确。

  • 第7题:

    下列对与妇女有关的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经该女同意,将其卖给单身的邻居王某甲不构成犯罪

      B.甲男与乙女合谋,将乙“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即伺机溜走,甲、乙均不构成拐卖妇女罪

      C.15周岁的李某绑架妇女并强奸该妇女,不构成拐卖妇女罪,也不构成强奸罪

      D.甲拐卖妇女乙,并强迫乙卖淫,甲构成拐卖妇女罪和强迫卖淫罪,应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
    B。A构成拐卖妇女罪;B构成诈骗罪;C构成强奸罪,不构成拐卖妇女罪;D拐卖妇女中有强奸行为的,法定刑升格,不另定罪。

  • 第8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人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人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根据犯罪未遂理论和《刑法》的相关规定,AB不属于犯罪未遂。C选项中,甲虽然与乙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但其行为对最终乙盗窃汽车的结果客观上没有原因力。C属于犯罪未遂。D选项中,甲与乙共同杀害丙,甲误以为丙死亡而离开现场,甲乙的共同犯罪行为已经结束,构成犯罪未遂。之后乙发现丙未死又持刀杀害丙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不影响甲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未遂。D属于犯罪未遂。应选CD。

  • 第9题:

    甲为偿还赌债,找到了乙商定绑架他人勒索赎金,二人将赵某用电棍打晕,带至一隐蔽 2 处,用绳索 将其捆住,甲在赵某身上搜出来银行卡,逼赵某说出银行卡密码,吩咐乙取出卡中的 4 万元。甲随后给赵某的 母亲发短信,索要人民币 200 万元,并要求是旧钞。乙感觉事情不妥,便对甲说没有千万了,赵母也不可能筹 到 200 万元旧钞,不如放了赵某。甲不答应,并指示乙给赵母打电话索要赎金,乙只好照办。之后,乙骗甲说 赵某已经报警,再次劝说其放了赵某。甲便让乙放走赵某。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甲、乙的绑架行为是犯罪未遂、中止还是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对甲、乙应如何定罪处罚?


    答案:
    解析:
    (1)甲乙的绑架行为时犯罪既遂。因为绑架罪是典型的目的犯,即犯罪目的是绑架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但 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行为,就构成绑架的既遂。其二人已经对赵某实施 了绑架行为,故为既遂。 (2)甲乙取出赵某 4 万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的暴力胁迫手段已经达到了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 不敢反抗的程度,明显达到了抢劫罪对暴力胁迫手段程度上的要求。且行为是对被害人当场进行的,具有抢劫 罪的“当场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被绑架人实施劫取行为,其“当场性”是毋庸置疑的。该行为具有抢劫罪的 故意。夺取行为的故意已经明显超出了绑架罪故意的范围。 (3)甲乙成立绑架罪和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应择一重罪处罚。同时成立绑架和抢劫两个罪名只是评价意 义上的,在科刑意义上应当择一重罪处罚。且均为既遂,应为绑架罪只要实施了绑架行为即为既遂,而抢劫 罪为结果犯,其已经获得 4 万元,故也为既遂。

  • 第10题:

    以下盗抢险案件哪些可以拒赔()

    • A、甲与乙存在经济纠纷,一日乙带领数人将甲的被保险车辆抢走,甲向公司提出索赔
    • B、甲将被保险机动车租给乙驾驶,一日,甲发现机动车失踪,乙也不见踪影,一连数日无法找到车辆和乙,遂向保险公司报案并索赔
    • C、甲的被保险车辆在小区停放被盗,他一直未向公安部门报案,随后持小区物业保安部门开具的证明向保险公司索赔
    • D、甲路遇歹徒拦路劫车,经过积极反抗使得歹徒未能得逞,但歹徒抢劫过程中损坏了车门把手,甲遂向公司提出索赔

    正确答案:A,C

  • 第11题:

    甲入室行窃,窃得一手表(价值约1000元),后被房主乙发现,甲逃离现场,乙紧追,甲为摆脱乙将乙打成重伤后离开。甲构成盗窃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既遂,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2014年真题]
    A

    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

    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

    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

    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所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得逞时,表现为法益受到侵害,发生了行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乙将银行卡和密码交给甲时,甲已经实际控制了卡内的50万元钱款。此时受贿行为已经既遂。乙事后挂失并取回钱款的行为并不影响甲所犯受贿罪的犯罪停止形态。故甲不属于犯罪未遂。
    B项,按照共同犯罪的理论,如果共犯中一人的行为既遂,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则其他共犯人原则上均成立既遂。尽管甲未到达现场,但其事先与乙有共谋,且向乙讲解了犯罪方法,乙的行为既遂则导致甲乙的共同犯罪行为既遂。故甲不属于犯罪未遂。
    C项,甲虽然与乙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但乙最终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盗窃既遂的结果与甲的行为之间缺乏因果关系
    D项,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甲与乙共同杀害丙,甲误以为丙死亡而离开现场,甲乙的共同犯罪行为已经结束,构成犯罪未遂。之后乙发现丙未死又持刀杀害丙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不影响甲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未遂。故甲属于犯罪未遂。

  • 第13题:

    甲、乙系好朋友,甲给乙500元钱,委托其代买随身听一部,在公共汽车上500元钱被小偷偷走。则500元钱的损失应由谁负担?( )

    A.甲

    B.乙

    C.甲、乙平均分担

    D.乙承担大部分,甲适当分担


    正确答案:A
    依《合同法》第406条第1款的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本题中,甲、乙之间的委托合同为无偿合同,乙为受托人,其对500元钱款的被偷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故对该损失不承担责任,该损失应由委托人甲承担。本题正确选项为A。

  • 第14题:

    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A.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在被公安机关通缉期间,甲某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B.甲某伙同他人盗掘古墓葬被抓获归案。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单独一次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

    C.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D.甲某因犯盗窃罪被逮捕审查期间,甲某还交代了和自己一同盗窃的共犯乙某,并带领公安人员到乙某家中,将乙某抓获


    正确答案:A
    [考点] 自首
    [答案及解析] A。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自首和立功的解释》)第1条规定,投案后又逃跑,被公安机关抓回的,不认为是自动投案,但逃跑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交代的,前一逃跑行为不影响后一自首的成立。故A项正确,c项错误。8项属于在案人犯交代同种罪行的坦白,如果交代不同种罪行,才以自首论;D项属于协助抓获同案犯的立功。

  • 第15题:

    第 30 题 某甲在对某乙行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杀害了乙,后甲在乙携带的证件及电话号码本中获知其身份及其家庭电话,产生给乙的家人索取财物的意图,于是给乙的家人打电话,声称乙被绑架,要求其家人在指定的时间将30万元赎金放在某处,否则撕票,乙的家人立即报警,甲很快被抓获,对甲该怎么处理?(  )

    A.盗窃罪、故意杀人罪并罚

    B.抢劫罪、绑架罪并罚

    C.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甲、乙系好朋友,甲给乙500元钱,委托其代买 随身听1部,在公共汽车上500元钱被小偷偷走。则 500元钱的损失应由谁负担?( )
    A.甲
    B.乙
    C.甲、乙平均分担
    D.乙承担大部分,甲适当分担


    答案:A
    解析:
    。依《合同法》第406条第1款的规定,有偿 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 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 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 以要求赔偿损失。本题中,甲、乙之间的委托合同为无 偿合同,乙为受托人,其对500元钱款的被偷不存在故 意或重大过失,故对该损失不承担责任,该损失应由委 托人甲承担。本题正确选项为A。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构成间接正犯的是:( )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为了痛打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
    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
    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
    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间接正犯的认定问题。A项中,即便乙负刑事责任,但甲、乙也构不成共同犯罪,甲是利用乙的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的目的,因此,甲构成间接正犯。B项中,护士陈某是作为无罪过的犯罪工具被医生赵某使用,医生赵某构成间接犯罪。选项CD也都能构成间接正犯。

  • 第18题: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指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后,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是:___


    A. 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获救后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
    B. 某甲入户行窃时被主人乙发现,甲持刀威胁乙并逼其银行卡密码,在对峙中甲被乙制服。乙得知甲因急需大笔钱给母亲治病后深感同情,放走甲并给其一笔钱
    C. 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受尽虐待,侥幸逃离后却不愿报案,并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
    D. 甲男以找工作为诱饵,将乙女骗至家乡。乙女几次试图逃脱都未成功,在生了孩子之后便安心在当地生活,并协助甲男从事拐卖人口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本题的关键是“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和“被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感”B项甲被乙制服,不符合“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故答案为B。

  • 第19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A项,行贿人乙将银行卡交给国家工作人员甲的时候,甲就已经收受了“贿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是“收受财物”而不是消费财物,所以甲成立受贿罪既遂。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态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共谋杀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现场,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杀丙既遂,则甲也对该既遂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帮助犯的既遂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帮助实行犯制造了既遂结果;第二,帮助行为与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即既遂结果的发生离不开帮助犯的作用。由于甲将钥匙放错了位置,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也就是说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既遂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帮助犯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如何判断犯罪是处于暂时性停顿还是处于终局性停止,只有是终局性停止,才构成犯罪形态,判断标准为:一是看行为人主观犯意是否完全消除;二是看行为人客观犯罪行为是否彻底结束。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此时甲的主观犯意已经消除,并且其犯罪行为已彻底结束,丙未死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犯罪未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20题:

    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
    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
    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
    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


    答案:D
    解析:
    解析: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选项中甲的行为不是在其意志支配之下的,因而不是犯罪行为。B选项中甲女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甲女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C项中甲属“思想犯”,其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只有D项符合犯罪行为的特征,为正确选项。

  • 第21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强奸罪的有()

    • A、甲男是乙女的上司,甲引诱乙与其发生性关系
    • B、甲男冒充乙女的丈夫与乙发生性关系
    • C、甲男谎称为乙女治病骗乙女与其发生性关系
    • D、甲男是乙女的姘夫,后乙拒绝与甲保持姘居关系,甲以公布姘居事实相要挟,迫使乙与其保持性关

    正确答案:B,C,D

  • 第22题:

    甲(14岁)、乙(15岁)两人入户盗窃2000元后被主人发现,甲、乙两人将主人打成重伤后逃跑。甲、乙两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正确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本案中,甲、乙两人入户盗窃时将主人打成重伤后逃跑的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不够成转化型抢劫罪。

  • 第23题:

    甲、乙共同盗窃,由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2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重伤。甲和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