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阿姨的儿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失业在家。因为儿子生病的缘故,她不愿意和邻居交往,也很少参加社区活动,总是闷在家里,对儿子也经常看不顺眼。儿子患病给她带来很大压力,经常比较情绪化。她本不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访问,认为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帮助,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与社会工作者见面。在社会工作者的协调努力下,徐阿姨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辅导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与社会工作者配合,努力去应对生活的压力,帮助儿子积极康复、回归社会。这个案例反映了社会工作( )的特点。A.注重实践B.双方合作C.注重专业价值D.多方协同

题目

徐阿姨的儿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失业在家。因为儿子生病的缘故,她不愿意和邻居交往,也很少参加社区活动,总是闷在家里,对儿子也经常看不顺眼。儿子患病给她带来很大压力,经常比较情绪化。她本不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访问,认为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帮助,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与社会工作者见面。在社会工作者的协调努力下,徐阿姨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辅导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与社会工作者配合,努力去应对生活的压力,帮助儿子积极康复、回归社会。这个案例反映了社会工作( )的特点。

A.注重实践

B.双方合作

C.注重专业价值

D.多方协同

E.职业性助人活动


相似考题

4.案例一:精神分裂症康复者李某,女,30岁,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说话。1997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1998年的某一天突然回家和家人说不做了,原因是和工友闹矛盾。家人看她神色不对,带她到医院看病,经诊断是精神分裂症。家人估计是因为其性格缘故,在工厂遭受排挤而受到刺激。曾住院两个月进行治疗,出院后一直在家康复,坚持服药,精神状态清醒,言行正常,生活可以自理并能从事家务劳动。但没有再参加工作,每月领取280元低保。平时喜欢看电视和读书,尤其喜欢文学和历史。李某认为自己有病,反应慢,脑子不活络,会被人家笑话,很自卑,不愿意出去找工作。患者的母亲胡阿姨,56岁,退休,本人不愿意接受社工的访问,认为访问对自己的苦恼不会有什么帮助,家里有这么一个女儿,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请社工进门。因为女儿生病的缘故,丈夫去世,家里仅靠自己75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紧张,她不愿与邻居交往,也很少外出参加社区活动,总是闷在家里。对女儿看不顺眼,经常唠唠叨叨埋怨女儿,希望女儿能够外出工作。女儿的患病给她带来很大压力,与女儿沟通比较情绪化,与女儿常有冲突。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精神分裂症康复者李某及其家庭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这一个案例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对此工作目标,医务社会工作者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徐阿姨的儿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失业在家。因为儿子生病的缘故,她不愿意和邻居交往,也很少参加社区 ”相关问题
  • 第1题:

    郑阿姨中年丧偶,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子拉扯成人。大儿子成年结婚后生下大孙子。大儿子、小儿子和母亲性格不合,很少与母亲来往,孝顺的二儿子因车祸身亡,二儿媳和其女小萌主动长期照料郑阿姨生活起居,大孙子也经常探望郑阿姨。郑阿姨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的一半留给二儿媳。下列人员中,有权法定继承郑阿姨另一半遗产的有( )。

    A.郑阿姨的大儿子
    B.郑阿姨的小儿子
    C.郑阿姨的二儿媳
    D.郑阿姨的孙女小萌
    E.郑阿姨的大孙子

    答案:A,B,C,D
    解析: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此外,《继承法》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和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公婆或岳父母的遗产。需要指出的是,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属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法定继承人,但他们可以通过代位继承方式取得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代位继承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作为法定继承人时不影响其子女代位继承。所以,本题中,有权法定继承郑阿姨另一半遗产的有郑阿姨的大儿子、小儿子、二儿媳及孙女小萌。

  • 第2题:

    社会工作者阿华接到社区董阿姨主动求助,阿华在与董阿姨面谈中了解到董阿姨的儿子常年对儿媳实施家暴,董阿姨与儿媳备受折磨和困扰。儿子经常抽烟喝酒、打麻将和赌博,儿媳曾经试图劝说和阻止,但总被儿子拳脚相向,受到辱骂和殴打。儿子还总是把儿媳关在家里,不准其外出接触别人,控制儿媳自由,一旦儿媳出去了,就会被儿子暴打。董阿姨很心疼儿媳的处境,但自己也没办法,自己年轻时也是受过很多苦的人,去世的老伴曾经常打骂自己,自己的儿子也是在老伴的暴力之下成长的。董阿姨一直抱有期望,觉得儿子总会改变的,她也不想看到儿子的家庭破裂,让孙女在破碎的家庭成长。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总是劝儿媳要为了家庭和年幼的孙女,多包容和忍耐这段婚姻,但看着儿子变本加厉,开始将暴力转向孙女时,董阿姨无法忍受,因此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问题:?
    1.结合以上案例,说明案例中董阿姨儿媳哪些权益受到侵害??
    2.请从相关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婚姻中的暴力问题。?
    3.结合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社会工作者阿华该如何开展工作?


    答案:
    解析:
    1.从上述案例中可得出,董阿姨儿媳受到侵害的权益有: (1)婚姻家庭权益中的反对家庭暴力。董阿姨的儿子经常暴力对待儿媳,辱骂和殴打儿媳,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
    (2)人身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董阿姨的儿子把儿媳关在家里,不准其外出,否则会受到暴打,董阿姨儿媳的人身自由权受到了侵害。
    2.针对婚姻暴力问题,可以有以下的理论分析:
    (1)心理学观点:侧重从个人因素来探讨,认为施暴者个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暴力行为,如自卑、不会表达思想和情绪、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多疑等。在上述案例中,董阿姨儿子抽烟喝酒、打麻将赌博等不良行为,都是导致儿子对其妻子施暴的个人不良因素。
    (2)社会学习理论:从个人与家庭等微观系统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认为暴力是一个社会性习得行为,是通过直接体验或者观察而学到的,以此来解释施暴者是如何在童年时代的经验中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到的暴力方式。董阿姨儿子长期生活在父亲的暴力之下,长期的受暴经历让其也习得了相应的暴力方式,以致在自己的婚姻中也将暴力施加于妻子甚至是自己的女儿身上。
    (3)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男性对女性行使的权力,是父权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把家庭暴力当成是 “家务事”或“私事”,并且将妇女受虐归为“个人”原因。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文化中,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得到某种程度的掩饰。而沮丧和无助感使得妇女在暴力面前越来越难采取行动,只能留在受暴的婚姻中。董阿姨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下,默默忍受着丈夫的家暴,并劝儿媳为了家庭和孙女忍耐儿子的行为。
    3.社会工作者阿华结合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可开展以下工作:
    (1)在干预原则方面:
    应关注受害妇女董阿姨及其儿媳、孙女等人的生命安全;接受董阿姨描述的问题,不责怪、不批判董阿姨或董阿姨儿媳;尊重董阿姨及其儿媳的人格独立,帮助她们提升自信心;与董阿姨及其儿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2)在具体应对策略方面:
    ①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阿华需对董阿姨及其儿媳分别进行个案辅导,调整她们的心理认知,疏导其情绪,修正其行为,引导她们重新认识暴力行为。
    ②建立家庭受暴妇女支持小组。阿华可组织社区内与董阿姨儿媳有相似遭遇的妇女参与团体辅导,形成互助支持小组。也可引导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或社会宣传倡导活动,提高社会认可,获得社会支持。
    ③建立对施暴人的干预机制。阿华应从法律上尤其是从思想认识上使董阿姨的儿子认识到如何尊重妇女,并制止其对妻子、女儿等的暴力伤害行为。
    ④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阿华可向有关机构及其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倡导、宣传、培训建立和完善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救助机制;也可向社区居民进行重视妇女人权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树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⑤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阿华可协助从公检法、司法、城市、农村、医院、妇联等领域进行研究、行动、倡导立法等形式综合干预,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为受害者服务的专业机构。

  • 第3题:

    精神分裂症康复者李某,女,30岁,从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说话。1997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1998年的某一天突然回家和家人说不做了,原因是和工友闹矛盾。家人看她神色不对,带她到医院看病,经诊断是精神分裂症。家人估计是因为其性格缘故,在工厂遭受排挤而受到刺激。曾住院两个月进行治疗,出院后一直在家康复,坚持服药,精神状态清醒,言行正常,生活可以自理并能从事家务劳动。但没有再参加工作,每月领取280元低保。平时喜欢看电视和读书,尤其喜欢文学和历史。李某认为自己有病,反应慢,脑子不活络,会被人家笑话,很自卑,不愿意出去找工作。 患者的母亲胡阿姨,56岁,退休,本人不愿意接受社工的访问,认为访问对自己的苦恼不会有什么帮助,家里有这么一个女儿,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才请社工进门。因为女儿生病的缘故,丈夫去世,家里仅靠自己75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紧张,她不愿与邻居交往,也很少外出参加社区活动,总是闷在家里。对女儿看不顺眼,经常唠唠叨叨埋怨女儿,希望女儿能够外出工作。女儿的患病给她带来很大压力,与女儿沟通比较情绪化,与女儿常有冲突。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精神分裂症康复者李某及其家庭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这一个案例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对此工作目标,医务社会工作者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案:
    解析:
    1.李某面临的主要困境: (1)经济问题:李某自己每月只领280元的低保,母亲也只有750元的退休工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紧张,经济短缺。
    (2)家庭关系问题:胡阿姨对女儿看不顺眼,经常埋怨女儿。
    (3)情绪问题:李某有心理障碍,缺少自信心和改变现实的主动性,还有失去工作的消极影响;其母认为家里有这么一个女儿,别人会瞧不起自己、鄙视自己。
    (4)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李某自认为反应慢,脑子不活络。
    2.主要介入策略:
    工作目标是:作为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这一个案的工作目标在于与精神分裂症康复者及其家庭一同工作,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通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推动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社区,回归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
    (1)协助李某的家庭正确面对当前康复、无业、经济紧张、缺乏自信、心理压力等困境。
    (2)将有关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知识教给李某的家属,为李某康复树立信心。
    (3)鼓励李某树立自信心,学习一定技能,并协助其寻找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请家庭成员特别是其母亲胡阿姨多给李某一些沟通和鼓励。
    (4)指导李某学习正确表达情绪及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技巧,同时协助李某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减轻其心理压力。
    (5)争取社会的支持,为李某寻找一份工作,使她早日融入社会并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试题分析] 1.选择本案例的原因是:此案例可在社会心理诊断的基础上,为案主提供最佳的服务。通过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案主可以练习在社区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技巧,为社区生活做准备,并最终回到社区居住。
    2.本案例注重考查的重点与技巧在于: (1)病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介入策略都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李某回归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 (3)病人改善困境的动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以运用的资源状况。 (4)病人家庭生活与经济状况、家庭心理动力关系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病人角色的适应、病人的家庭人际关系、病人的心理情绪等。
    3.本案例回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要根据题型变化情况作相应调整;介入行动应在案主相关阶段的不同任务上进行协助;对于李某的家庭介入行动,要考虑家庭相联的特殊任务;同时,还应考虑精神健康领域中的医务社会工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 第4题:

    郑阿姨中年丧偶,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儿子拉扯成人,大儿子成年婚后生下大孙子,大儿子,小儿子和母亲性格不合,很少与母亲来往,孝顺的二儿子因车祸去世,二儿媳和其女小萌主动照顾郑阿姨生活起居,大孙子也经常照顾,郑阿姨生前订立遗嘱将一半的财产赠给二儿媳。下列人员中,有权依法继承郑阿姨另一半遗产的是()。

    A:郑阿姨的大儿子
    B:郑阿姨的小儿子
    C:郑阿姨的二儿媳
    D:郑阿姨的孙女小萌
    E:郑阿姨的大孙子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 第5题:

    王阿姨今年68岁,现在独自一人生活。她幼年丧母,与家人感情淡漠,成家之后与家人几乎不再来往。丈夫对王阿姨很照顾,夫妻感情很好,但丈夫已去世三年。他们中年得子,对儿子非常宠爱。现在儿子35岁,已经成家生子,孙子2岁。儿子和儿媳处于事业高峰期,工作忙碌。
    王阿姨身体状况欠佳,患有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全身经常病痛,但她不顾自己身体劳累,几乎每天到儿子家为其做家务,但与儿子沟通很少。王阿姨经常抱怨儿子不够孝顺、自私,对于母亲的病痛和劳累不管不问。
    此外,王阿姨仍然非常想念丈夫在世时两人的美好时光,经常失眠,胡思乱想。她患有轻度的抑郁症,虽然通过治疗,有所好转,但是偶尔还是会压抑苦闷。王阿姨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与别人交往不多,朋友很少。居委会反映王阿姨也很少参加社区活动。
    王阿姨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退休养老金,正常情况下能应付平时生活开支,可是现在扣除医药费、医疗费及给儿子、孙子不时买东西的费用,每个月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问题】
    1.上述王阿姨的案例反映了哪些典型的老年人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老年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老年人常面临以下一些方面的困境和问题: (1)疾病及与医疗有关的问题。王阿姨步入老年,身体状况欠佳,患有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全身经常病痛,王阿姨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下降。王阿姨的退休工资低于全职时的工资,虽然有养老金,但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容易生病,医疗费用支出较多,不能完全保障其生活。
    (2)家庭照顾问题。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妇女职业化、离婚率上升和年轻人口的高流动性等都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功能严重受损。王阿姨的老伴去世、儿子成家,一个人孤独生活,家庭支持不够,晚年生活境况凄凉。
    (3)社会隔离问题。老年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使得老年人的社会隔离越来越严重。王阿姨退休在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但是因职业生涯的结束,社会交往的圈子却大大缩小。加上王阿姨比较内向,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也很少参加社区活动,朋友很少,晚年生活显得孤独寂寞。
    (4)丧亲造成的长期抑郁情绪。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王阿姨的老伴虽然去世三年,但她仍然非常哀伤和悲痛,还未到接受期的阶段。目前王阿姨的反应如表5—1所示。
    表5—1

    (6)代际隔阂问题。王阿姨幼年丧母,本来就与原来的家人关系淡漠;对儿子也表现出不满,认为儿子不够孝顺,很少考虑到自己。
    2.针对王阿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进行丧亲辅导,帮助王阿姨宣泄抑郁情绪,规划新的生活
    ①进行综合评估。收集资料并注意观察,了解王阿姨哀伤的性质和阶段。
    ②提供感情支持。提供空间让王阿姨表达、静默及回忆,给予王阿姨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
    ③提供丧亲辅导。与王阿姨谈谈往日无暇完成的心愿,并重新计划日常起居生活与人际交往活动等,协助王阿姨调整心态,逐步适应痛失至亲的变故,减少对儿子的抱怨,重建生活的意义和归属感,积极面对现在的生活。
    (2)利用社区资源,丰富王阿姨的生活,提供社区支持网络
    ①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助王阿姨享受独居老人的社会福利政策,如居家服务费用减免等政策,并安排社区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为王阿姨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缓解王阿姨的病痛,使其享受更好的生活;
    ②与社区老年服务机构联系,邀请王阿姨参加社区大型活动和老年秧歌队、健身队等,通过日渐丰富的日常生活,让她多结识老年朋友,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开阔眼界、愉悦身心;
    ③发动社区志愿者与王阿姨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上门看望,开展精神慰藉,改善其精神状况。
    (3)争取王阿姨的儿子与儿媳的支持
    与王阿姨的儿子和儿媳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老人现在的状况,请他们多关心母亲的身体和情感生活,经常去看望母亲,帮助母亲度过哀伤抑郁阶段,切实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