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①威胁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对着被害人提出的;而后者既可以对着被害人,也可通过第三者或书信等间接方式发出。
②实施威胁的时间不同。前者的暴力威胁是当场实施的;后者以暴力相威胁到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③威胁的内容不尽相同。前者的威胁内容只能是当场可以实现的暴力侵害;后者的威胁内容较广泛,除暴力威胁外,还可以非暴力威胁。
④获得财物的时间不尽相同。前者是当场取得财物,而后者既可以当场也可以事后取得财物。
第2题:
抢劫罪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主要区别
第3题:
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
C.乙并没有与甲进行抢劫的预谋,不具有抢劫故意,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
D.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第4题:
第5题:
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第6题:
“批评”和“批判”的区别主要在于();“发挥”和“发扬”的区别主要是();“成果”和“后果”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7题:
歌与谣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8题: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
第9题:
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第10题:
8751芯片与8051芯片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11题:
抢劫罪
抢夺罪
暴力抢夺罪
持刀抢夺罪
第12题:
抢夺罪
抢劫罪
抢夺罪与抢劫罪实行并罚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第13题:
简述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
(1)前提条件是行为人正在实施盗窃、诈骗或抢夺罪。
(2)客观条件是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3)主观条件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第14题: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抢劫罪?
(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行为;
(2)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
当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罪的现场或者虽然离开了现场,但还处在被追捕的过程中。如果在作案后,在其他时间和地点实施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则不应按刑法典第269条处理。所谓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实施打击或强制,或者以将要立即实施这种行为相威胁。一般来说,这里的暴力应达到一定的强度
(3)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所谓窝藏赃物,是指为保护已经到手的赃物不被追回。所谓抗拒抓捕,是指抗拒公安机关逮捕或任何公民的扭送毁灭罪证,是指消灭自己遗留在作案现场的痕迹、物品以及其他证据。如果不是出于以上目的实施暴力或威胁,不能按本条处理。
第15题:
甲驾驶摩托车至某广场,乘途经该广场的乙不备,猛拽其携带的手提包,乙紧紧抓住手提包不放,甲即猛踩油门,将乙拖行数米并甩开,夺其手提包后扬长而去。经查,手提包共有钱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乙亦因被甲强拉硬拽而致手腕脱臼。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处罚?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抢夺罪与抢劫罪实行并罚
D.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第16题:
携带凶器抢夺的,应以()定罪处罚。
第17题:
抢劫罪以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的主要区别。
第18题: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区别主要在于()的不同,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的不同。
第19题:
实施抢夺公私财物行为,构成抢夺罪,同时造成被害人重伤等后果,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应()。
第20题: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第21题:
携带凶器抢夺的,涉嫌()。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抢夺罪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