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10、简述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稻曲病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一穗中仅几粒多者十几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5~8倍,黄绿色或墨绿色,状似黑粉病粒。 稻曲病菌以菌核在地面越冬,翌年7~8月菌核萌发产生子座,上生子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初侵染的部位是水稻的花器,侵染时期是孕穗期到破口期。厚垣孢子也可在被害的谷粒内及健谷颖壳上越冬,可随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且有持续6个月的发芽力。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可随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病菌在孕穗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则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和果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增殖,并形成孢子座。水稻扬花末期至灌浆初期出现病粒。 防治策略:以抗病育种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注意适期用药,合理调节农业栽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