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
C.郑国的邓析作竹刑于鼎
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
第2题:
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A.孔子
B.叔向
C.子产
D.赵鞅
第3题:
第4题:
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A子产
B赵鞅
C孔子
D叔向
第5题:
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第6题:
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第7题:
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鼎的人是()。
第8题:
春秋时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反对者是()
第9题:
叔向
孔子
邓析
赵鞅
第10题:
赵盾制定《常法》
范宣子制定刑书
晋文公称霰时作“被庐之法”
邓析作“竹刑”
赵鞅、荀寅“铸刑鼎
第11题:
孔子
叔向
荀寅
赵鞅
第12题:
赵宣子制定《常法》
范宣子制定刑书
赵鞅、荀寅“铸刑鼎”
邓析作“竹刑”
第13题:
下列关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几部法典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铸刑书》是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突破了此前“刑不可知,财威不可测”的传统
B.邓析铸竹刑,综合了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
C.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D.《法经》从内容上规定了“盗、 贼、囚、捕、杂、具”各篇,这种法典体系安排,为以后的秦汉所继承,是中国法制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法典
【考点】春秋时期的法律
【解析】ABC项表述正确。D项中对《法经》的表述欠妥,它是重要的一部法典,但不是最重要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春秋时郑国“铸刑书”遭到()的反对。
第17题:
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第18题:
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的人是()。
第19题:
春秋时期,反对郑国铸刑书的人是()
第20题:
赵较
叔向
邓胭遗
子产
第21题:
孔子
叔向
子产
赵鞅
第22题:
子产
赵鞅
孔子
叔向
第23题:
郑国的铸刑鼎
晋国的铸刑鼎
郑国的作竹刑
晋国的铸《常法》于鼎
第24题:
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