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根据下列题干及选项,回答 131~132 题:A.扩大抗菌谱,提高抗菌活性
B.增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C.对抗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D.明显改善抗菌活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
E.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
第131题:头孢菌素3-位取代基的改造,可以 ( )。
本题考查头孢菌素的结构改造。 头孢菌素C-3的取代基的改造可以改善其抗菌效力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头孢菌素7-a氢原子换成甲氧基后可以增加对8一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环中的硫原子对抗茵活性有较大影响,其7位酰胺基是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对扩大抗茵谱提高抗菌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2题:
头孢菌素3-位取代基的改造,可以
A.扩大抗菌谱,提高抗菌活性
B.增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C.对抗茵活性有较大影响
D.明显改善抗菌活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
E.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
第3题: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较第一代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显著增强,是得益于( )。
A 与抗菌增效剂合用
B 6位氟原子的引入
C 7位取代基的引入,特别是哌嗪
D 结构更稳定
第4题:
A、较广的抗菌谱,粪链球菌有效,假单胞中等活性。
B、广谱抗菌,增强对β内酰胺酶相对稳定性
C、抗菌谱扩大,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加强
D、对G+活性高
第5题:
A.通常具微弱的抗菌作用
B.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C.抑酶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D.扩大抗菌谱可以增强抗菌活性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的不同,共分为四代。
第10题:
舒巴坦的特点不包括()
第11题:
7-酰胺基部分是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对扩大抗菌谱和提高抗菌活性至关重要
7α-氢原子被甲氧基取代,增强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环中的硫原子对抗菌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3位取代基对抗菌活性和药物动力学性质影响较大,为氯原子、甲基、乙烯基等惰性基团时,稳定性提高
β-内酰胺环并氢化噻嗪环是药物保持抗菌活性的基本药效基团
第12题:
抗菌谱
肾毒性
抗菌活性
生物半衰期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第13题: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
A.抗菌谱比第二代更广
B.对β-内酰胺酶比第二代更稳定
C.肾毒性比第二代低
D.血浆半衰期较长
E.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二代强
第14题: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叙述错误的是
A、头孢菌素类常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B、头孢菌素的基本母核为β-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骈和得到,为至关重要的抗菌活性药效团
C、多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具有耐酸的性质
D、头孢菌素为“四元环并六元环”稠环体系,所以β-内酰胺环分子内张力较小,稳定性高于青霉素
E、头孢菌素7位的酰胺基是抗菌谱的决定性集团,对扩大抗菌谱提高抗菌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15题:
头孢菌素类分类(代)的依据是
A.抗菌谱
B.肾毒性
C.抗菌活性
D.生物半衰期
E.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第16题: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的特点是
A: 抗菌谱广
B: 抗菌活性强
C: 口服方便
D: 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第17题:
目前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而本身又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A.头霉素类
B.碳青霉烯类
C.β-内酰胺酶抑制剂
D.青霉素类
E.头孢菌素类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目前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而本身又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第21题:
克拉维酸()
第22题: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分代依据是()
第23题: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抗生素
第24题:
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抗菌谱扩大
与青霉素的抗菌作用相似
用前需皮试
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抗菌活性增强
口服吸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