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更多“下列有关加热导致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DNA变性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性后260nm波长吸收不改变

    B、变性时两条链解离

    C、变性时二级结构被破坏

    D、变性不伴有共价键断裂

    E、加热可导致变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DNA变性常伴随一些物理性质的改变,如黏度降低,浮力密度增加,尤其重要的是光吸收值的改变。核酸分子中碱基杂环的共轭双键,使核酸在26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光吸收。在双螺旋结构中,平行碱基堆积时,相邻碱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双螺旋DNA在波长260nm的光吸收比相同组成的游离核苷酸混合物的光吸收值低40%,这种现象称为减色效应。DNA变性后改变这一效应,与未发生变性的相同浓度DNA溶液相比,变性DNA在波长260nm的光吸收增强,这一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 第2题:

    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

    B、DNA变性使溶液黏度增加

    C、破坏DNA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D、变性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E、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C

  • 第3题:

    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高

    B.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C.变性后,有增色效应

    D.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开

    E.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加热或紫外线照射下,可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链断裂,而核酸分子中所有的共价键则不受影响,称为

    A.DNA变性

    B.DNA复性

    C.DNA杂交

    D.DNA重组


    正确答案:A
    解析: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例如加热、酸碱或紫外线照射下,可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链断裂,而核酸分子中所有的共价键则不受影响,称为DNA变性。

  • 第5题:

    关于DNA复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DNA加热即出现的现象

    B.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

    C.两条互补链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

    D.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E.比Tm低25℃的温度是DNA复性的最佳条件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裂
    B.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C.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D.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值高

    答案:B
    解析: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变成单链,此即为DNA变性。它不涉及共价键的变化,因此核苷酸间相连接的磷酸二酯键是不会断裂的,故B是错误的。DNA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Tn)。DNA分子Tn,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G+C比例有关,G+C比例越高,Tn,值越高。不同的DNA分子中其G+C所占的比例不同,所以Tn、值不同。

  • 第7题:

    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正确叙述为

    A.热变性后序列互补的DNA分子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B.热变性后的DNA复性的最适pH为9. 5
    C.热变性后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热变性后的DNA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C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关于Tm值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DNA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B.DNA被加热至70~85℃时的黏度
    C.DNA变性时所含的G、C的浓度
    D.使50%的DNA分子变性时的温度
    E.使70%~8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

    答案:D
    解析:

  • 第9题:

    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为双螺旋结构
    • B、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 C、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 D、DNA上携带有遗传信息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有关蛋白质变性的正确叙述是()。

    • A、变性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
    • B、蛋白质变性破坏了分子结构中的副键
    • C、盐析、生物碱试剂等的沉淀方法,可使其变性
    • D、加热、加压、酸、碱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
    • E、变性导致蛋白质二、三和四级结构的破坏

    正确答案:B,D,E

  • 第11题:

    单选题
    有关DNAG+C含量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指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

    B

    测定的技术多用加热变性法

    C

    能反映出细菌间DNA分子的同源程度

    D

    G+Cmol%含量相同的细菌一定是同一种细菌

    E

    是细菌遗传学分类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G+Cmol%越相近,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菌G+Cmol%也不同,但G+Cmol%相同或近似其亲缘关系不一定相近。

  • 第12题:

    单选题
    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

    B

    变性温度一般在100℃

    C

    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D

    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

    E

    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裂

    B.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C.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

    D.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值高

    E.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两条多核苷酸链分离变成单链,此即为DNA变性。它不涉及共价键的变化,因此核苷酸问相连接的磷酸二酯键是不会断裂的,故B是错误的。DNA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Tm)。DNA分子Tm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碱基中G+C比例有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不同的DNA分子中其G+C所占的比例不同,所以Tm值不同。

  • 第14题:

    下列有关加热导致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黏度降低

    B.紫外光吸收值降低

    C.50%双链结构被解开时的温度称为DNA的Tm

    D.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下列有关加热导致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50%双链结构被解开时的温度称为DNA的Tm

    B.紫外光吸收值降低

    C.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D.黏度降低

    E.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

    B、变性温度一般在100℃以上

    C、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D、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

    E、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C

  • 第17题:

    DNA退火的含意是

    A、热变性的DNA维持原温度即可复性

    B、热变性的DNA在降温过程中可复性

    C、热变性的DNA经加热处理后即可复性

    D、热变性的DNA经酸处理后即可复性

    E、热变性的DNA经酶切后即可复性


    参考答案:B

  • 第18题:

    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变性后相同的两条单链DN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B.不同的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
    C.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D.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下列有关加热导致DNA变性的叙述,的是
    A.黏度降低
    B.紫外光吸收值降低
    C. 50%双链结构被解开时的温度称为DNA的Tm
    D. 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


    答案:B
    解析:
    [考点]核酸的变性、复性 [分析]嘌呤和嘧啶分子中都含有共扼双键,对260nm左右的紫外光有较强吸收, 当加热时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两链分离致使碱基暴露,因此对紫外光的吸收值增大,而不是降低,故B是错误的。DNA是线性大分子, 分子不对称性大,因此黏度极大.变性后结构松散、双链解开成单链,单链进而形成无规卷曲或线团状,则分子不对称性变小,所以黏度降低。DNA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在Tm时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DNA分子的GC对之间有三个氢键,AT间只有两个氢键,因此GC含量越高,使两链分离时所需能量越多,所以Tm值也越大。

  • 第20题:

    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
    B.变性温度一般在100℃以上
    C.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D.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
    E.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答案:C
    解析:

  • 第21题:

    关于Tm值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使70%~80%的DNA变性时的温度
    • B、使50%的DNA分子变性时的温度
    • C、DNA被加热至70~85℃时的黏度
    • D、DNA变性时所含的G、C的浓度
    • E、DNA完全变性时的温度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能够导致DNA变性的因素有(  )。
    A

    加热

    B

    极酸

    C

    解链酶的作用

    D

    尿素的作用


    正确答案: C,A
    解析:
    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双链变成单链,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不涉及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加热、极酸、解链酶的作用、尿素的作用均可导致DNA变性。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性后磷酸二酯键断裂

    B

    OD不变

    C

    G、C含量越多,Tm值越大

    D

    DNA双链间氢键断裂而解链

    E

    DNA变性后通常不能复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即为DNA变性。断裂可以是部分的或全部的,是可逆的或是非可逆的。DNA变性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其核苷酸的排列。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引起核酸分子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