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论思想?
    1.哲学基础不同:柏:理念论;亚:不存在永恒存在的理念
    2.文艺的本质不同:柏认为文艺作为模仿,它从三点否定了文艺;亚承认模仿,但从两点承认了文艺。
    3.文艺的社会影响不同:柏认为文艺迎合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感伤+哀怜),但亚认为文艺可以带给人“审美快感”,并“陶冶”人的情感。
    4.对文艺的关注部分不同:柏更关注文艺发生学(灵感),亚更关心文艺发展学,即怎样发展、操作(性格、情节理论)。
    5、对待文艺的态度不同: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肯定文艺的积极作用,但文艺不能放任自流,国家和社会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文艺价值与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精神相协调。

  • 第3题:

    古代最早提出分权思想的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波里比阿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关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他们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 B、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同学
    • C、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 D、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家是()

    • A、赫色阿多、色诺芬、亚里士多德
    • B、荷马、柏拉图、色诺芬
    • C、瓦罗、亚里士多德、赫色阿多
    • D、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谈到艺术起源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
    2)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 第7题: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


    正确答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音乐中不同的调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亚里士多德认为混合里底亚调式会使人悲伤,多利亚调式可体现出勇敢,而弗利吉亚调式则会使人激动和好战。柏拉图对此也有同感,他限定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使用的调式和节奏,认为将音乐与体育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国家的人才,而某些不好的音乐则必须加以禁止,否则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良行为。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和实用,并认为音乐也可以用于人们的娱乐。他还有一种理论叫做“模仿说”,相信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因此人们聆听音乐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他们二人这种强调音乐对人道德品性教育作用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音乐教化作用说”。

  • 第8题:

    首次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西方思想家是()。

    • A、孔子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塞万提斯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音乐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能净化心灵、使人从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提出,音乐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方面,它对人能起到道德规范的作用,而不是在享受或娱乐方面,要警惕不适度的音乐对人的“腐蚀”。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第八章中也谈到,音乐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尤为重要,音乐的教育作用比它产生的愉悦作用更重要。
    在古希腊的理论家看来,音乐具有伦理价值的取向,这充分反映在他们对调式作用的认识上。他们认为,不同的调式联系着不同的情感。例如,多利亚调式可以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弗里几亚调式则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而副弗里几亚调式容易使人丧失意志。但要注意,该时期对调式的评价并非由纯粹的审美体验所得,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从这里可以看到,音乐美学问题(更确切地说是音乐社会学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这里能找到西方音乐思想最早的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

    正确答案: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音乐中不同的调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亚里士多德认为混合里底亚调式会使人悲伤,多利亚调式可体现出勇敢,而弗利吉亚调式则会使人激动和好战。柏拉图对此也有同感,他限定了一些他认为可以使用的调式和节奏,认为将音乐与体育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国家的人才,而某些不好的音乐则必须加以禁止,否则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良行为。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和实用,并认为音乐也可以用于人们的娱乐。他还有一种理论叫做“模仿说”,相信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因此人们聆听音乐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他们二人这种强调音乐对人道德品性教育作用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音乐教化作用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柏拉图与()等哲学家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论思想?

    正确答案: 1.哲学基础不同:柏:理念论;亚:不存在永恒存在的理念
    2.文艺的本质不同:柏认为文艺作为模仿,它从三点否定了文艺;亚承认模仿,但从两点承认了文艺。
    3.文艺的社会影响不同:柏认为文艺迎合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感伤+哀怜),但亚认为文艺可以带给人“审美快感”,并“陶冶”人的情感。
    4.对文艺的关注部分不同:柏更关注文艺发生学(灵感),亚更关心文艺发展学,即怎样发展、操作(性格、情节理论)。
    5、对待文艺的态度不同: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肯定文艺的积极作用,但文艺不能放任自流,国家和社会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文艺价值与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精神相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这是()的观点。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王国维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智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推行哲学思想的同路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正确答案: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关于影响儿童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二者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二者相同之处
    ①他们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观等角度出发,来阐述儿童或个体是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理性的。
    ②他们所探讨的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总的看也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
    (2)二者的不同之处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是一种内发论,它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其主要内容有:
    ①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
    ②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内部;
    ③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己被遗忘的知识。因此,“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④人生来就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是金质、银质、钢铁质。一个人的天赋将决定他在今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
    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一种“外铄论”,它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这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但亚里士多德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是有限的。
    ①人的灵魂(意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意识)时,要经过思维加工,它会引起灵魂性质的变化.而蜡块接受带印的黄金戒指的印记时仍然是原来蜡块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强调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其后天学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他过分夸大了遗传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认为人一生下来的“金”、“银”、“铜铁”质会决定他们后天的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只是唤起先天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则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没有任何能力,就像白板一块,过分夸大了后天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 第16题: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

    • A、贺拉斯
    • B、亚里士多德
    • C、苏格拉底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音乐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能净化心灵、使人从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提出,音乐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教育方面,它对人能起到道德规范的作用,而不是在享受或娱乐方面,要警惕不适度的音乐对人的“腐蚀”。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第八章中也谈到,音乐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尤为重要,音乐的教育作用比它产生的愉悦作用更重要。
    在古希腊的理论家看来,音乐具有伦理价值的取向,这充分反映在他们对调式作用的认识上。他们认为,不同的调式联系着不同的情感。例如,多利亚调式可以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弗里几亚调式则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而副弗里几亚调式容易使人丧失意志。但要注意,该时期对调式的评价并非由纯粹的审美体验所得,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从这里可以看到,音乐美学问题(更确切地说是音乐社会学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这里能找到西方音乐思想最早的答案。

  • 第19题:

    ()通过他的模仿学说解释音乐如何影响行为,他认为音乐模仿情感或灵魂的状态。

    • A、苏格拉底
    • B、毕达哥拉斯
    • C、亚里士多德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柏拉图与()等哲学家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

  • 第21题:

    问答题
    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正确答案: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关于影响儿童个体发展因素的不同观点。二者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二者相同之处
    ①他们都试图从各自的哲学认识论、政治哲学观等角度出发,来阐述儿童或个体是如何获得知识、形成理性的。
    ②他们所探讨的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总的看也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因素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
    (2)二者的不同之处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是一种内发论,它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而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其主要内容有:
    ①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
    ②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内部;
    ③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己被遗忘的知识。因此,“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
    ④人生来就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是金质、银质、钢铁质。一个人的天赋将决定他在今后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才德。
    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是一种“外铄论”,它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这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但亚里士多德这个比喻的合理性是有限的。
    ①人的灵魂(意识)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感觉印象进入灵魂(意识)时,要经过思维加工,它会引起灵魂性质的变化.而蜡块接受带印的黄金戒指的印记时仍然是原来蜡块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人与外界的关系不是纯粹被动的关系,人本身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的自觉能动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强调个体遗传因素对于其后天学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他过分夸大了遗传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认为人一生下来的“金”、“银”、“铜铁”质会决定他们后天的发展.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也只是唤起先天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则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然而,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没有任何能力,就像白板一块,过分夸大了后天环境的作用,否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
    A

    贺拉斯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谈到艺术起源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
    2)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财产问题上的态度差异,并简述其论述内容。

    正确答案: 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希望一个共产社会。他在《理想国》中提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财富的积累将导致奢华、堕落和德行的败坏,引起社会的分裂和对抗。他主张把私有财产从适于统治阶级生活的制度中清除掉。他不仅主张战士和哲学家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而且实行共产共妻共子等措施。
    《法律篇》再次指出,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一个由分享一切的朋友们组成的共同体。他指出,在这个共同体中,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抛弃“所有权”。这样一个共同体将由于坚持同一个价值系统而团结起来,给一个人带来快乐与痛苦的东西也将给全体人民带来快乐与痛苦。《法律篇》并且提出了其认为当时的现实世界可以接受的妥协原则:公民可以享受经济活动的成果,但是经济活动刺激了不正当的欲望,并会使人变得卑贱。对财富的关心应被列为第三位乃至最后一位──位于对心灵与身体的关怀之后。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斯多德支持私有制。
    他认为,财产私有在以下几方面均优越于财产公有:
    (1)财产私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倾向于进步。当一个人致力于自己的财产时会产生最大的兴趣和关注;
    (2)财产私有导向社会和平,而财产共有引起社会纷争;
    (3)私有财产给其所有者提供愉快;
    (4)世世代代的经验证明财产私有得到了广泛运用,放弃它意味着背叛这种经验;
    (5)财产私有能使人们从事慈善事业。此外,亚里斯多德将私有制的某些罪恶归之于人性不善,而不是这个制度本身。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