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生的工业国是在()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 23~24 题。

    第 23 题 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正确答案:A
    汽车行业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产业水平,尤其是工业水平。而德国在汽车行业中有重要地位。

  • 第2题:

    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错误的是()

    • A、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 B、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 C、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D、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正确答案:B

  • 第3题: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

    • A、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
    •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C、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 D、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正确答案:A

  • 第4题:

    1978年的苏联是个什么样的苏联呢? ()

    • A、国民生产总值1.7万亿美元,美国是3万亿,达到美国的60%
    • B、工业生产能力达到美国的80%
    • C、国防,军事,包括航空航天,跟美国叫势均力敌,甚至有的领域超过了美国
    • D、工业生产能力达到美国的75%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钱乘旦对工业革命的后果归纳出了“三个比例的变化”:工农业比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最根本的变化。这主要是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 B、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D、促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生的工业国是在()


    正确答案: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 第7题:

    “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 A、新经济政策
    • B、农业集体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邓小平在60年代《论十大关系》中已经看到苏联的弊端,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重工业、轻工业要按比例发展,解决好老百姓吃和穿的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苏联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改造成工业国家。

    • A、农业国家
    • B、封建国家
    • C、奴隶制国家
    • D、手工业国家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
    A

    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

    B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D

    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正确答案: B
    解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数量不断增多,正是反映了苏联对国民经济控制的不断强化,故选A项。B项、C项、D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 第11题: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是由哪些国家组成?()
    A

    美国、英国、中国

    B

    中国、苏联、美国

    C

    美国、苏联、英国

    D

    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主要是()之间的分工
    A

    工业国和农业国

    B

    宗主国和殖民地

    C

    工业国和殖民地

    D

    农业国和殖民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军工企业,抵抗帝国主义的威胁
    B.使俄国实现由小农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C.使苏联成为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
    D.满足人民对工业生活用品的需求

    答案:C
    解析:
    很明显,苏联加快工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苏联成为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

  • 第14题:

    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 B、使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C、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 D、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是由哪些国家组成?()

    • A、美国、英国、中国
    • B、中国、苏联、美国
    • C、美国、苏联、英国
    • D、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 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二战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是()

    • A、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分工
    • B、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
    • C、工业国与矿业国间的分工
    • D、农业国与矿业国间的分工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苏联曾经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下,从原来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 B、使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C、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 D、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 A、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 B、 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
    • C、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 D、 建成苏联式的国家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二战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分工格局是()
    A

    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分工

    B

    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

    C

    工业国与矿业国间的分工

    D

    农业国与矿业国间的分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A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B

     建成新民主主义国家

    C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

     建成苏联式的国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苏联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改造成工业国家。
    A

    农业国家

    B

    封建国家

    C

    奴隶制国家

    D

    手工业国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邓小平在60年代《论十大关系》中已经看到苏联的弊端,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重工业、轻工业要按比例发展,解决好老百姓吃和穿的问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