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细胞周期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1.前期: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有丝分裂器(纺锤体、星体)形成。
    2.前中期:始于核膜崩解;纺锤体微管捕获染色体;染色体剧烈运动,挪向细胞中央。
    3.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
    4.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向两级迁移;极微管不断延长,动粒微管逐渐缩短;细胞两端的纺锤体极(中心体)进一步远离
    5.末期: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动粒微管消失;核膜重建;染色质重新疏松,核仁重现。
    6.胞质分裂:动物细胞----通过胞质收缩环分裂由外而内。植物细胞----在细胞中央产生细胞板,分裂由内而外。

  • 第2题:

    试论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发展序列:裴李岗文化-大河村一二期文化-秦王寨类型-王湾三期。

  • 第3题:

    简述风湿病的分期及各期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1)变质渗出期 表现为结缔组织基质的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病灶内有少量浆液渗出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2)增生期 病变特点是形成对本病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的风湿性肉芽肿。
    (3)瘢痕期 风湿小体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逐渐被吸收,风湿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型瘢痕。

  • 第4题:

    试述产程的分期及各期时间。


    正确答案: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2-16小时,经产妇6-8小时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开始至胎盘胎出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 第5题:

    单选题
    处于魏晋南北朝考古学前的依次是()。
    A

    旧石器时代、三代考古学、新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秦汉考古学、三代考古学

    C

    三代考古学、新石器时代、秦汉考古学

    D

    新石器时代、三代考古学、秦汉考古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简述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期。


    正确答案: 约距今7~5千年前。磨制石器已有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陶器仍以红陶为主,彩陶的大量流行是这一时期制陶业最鲜明的特征,陶器制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出现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聚落形态进一步发展,各地遗址发布的密度大大增加,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开始出现里一些较大的中心聚落。黄河流域普遍发现粟类作物遗存,长江流域普遍发现稻类作物遗存,原始农业处于发展期。

  • 第7题:

    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正确答案:细菌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的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分为以下四期:(1)迟缓期:此期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菌数未见增殖。迟缓期长短不一,因菌种、接种的菌量、菌龄和培养基而不一样,一般为1~4小时。(2)对数增殖期:此期间细菌生长迅速,菌数为几何级数增长。此时细菌的形态、染色体、生理活性都比较的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比较的敏感。一般相当于细菌培养8~18小时。(3)稳定期:此期间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相等,活菌数保持相对不变。此时细菌可能出现形态,生理形态的变化,一些细菌的合成代谢大多在这个时期完成。芽孢也在这个时期形成。(4)衰退期:在这个时期死亡菌数逐渐上升,活菌数急剧减少,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甚至有的菌体自溶,难以辨认。

  • 第8题:

    简述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异物进入期: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时即引起剧烈咳嗽及憋气窒息、随异物深入症状可缓解。
    (2)安静期:异物停留在气管或支气管内,一段时间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特别是异物较小停留在小支气管内时,可无任何症状。
    (3)刺激与炎症期:异物刺激局部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并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4)并发症期:有支气管炎和肺炎、肺脓肿时,表现为发烧、咳嗽及咳脓痰、呼吸困难等。异物阻塞气道影响通气时,由于缺氧。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而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加快,肝增大等。此外,可引起肺不张,肺气肿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使细支气管近端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发生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

  • 第9题:

    问答题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2000-前7000年,早期发现不多,南方有玉蟾岩、仙仙人洞、甑皮岩等遗址,北方则有东胡林、转年遗址等。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的为主,磨制很少;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有渔猎采集为主,但已有了初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7000-前5000年,发现考古学文化较多,黄河流域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等,辽河流域有兴隆洼文化等,长江流域有皂市文化及河姆渡文化等。中期磨制石器数量与器类显著增加,陶器数量与器类增加,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已成为居民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有很多重要的发现,研究也较深入。各区域内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本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重要考古学文化也得到深入的研究。晚期也磨制石器为主,在陶器制作方面,已普遍有了陶车工具,出现了轮制陶器,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彩陶文化与黑文化;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已开始有了少量的小型的铜质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征战时大量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石器及陶器制作技术均较发达;城址分布较普遍,发现大型的聚落及墓葬,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