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黄头回鹘(撒里畏兀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畏兀儿


    正确答案:畏兀儿人的主体是唐代回鹘人的后代。回鹘人原居于漠北,回鹘汗国时代,已有一些回鹘部落迁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于黠戛斯,大批回鹘人和其他铁勒部民自漠北逃至西域,其中有一支迁居到今天山东段南北地区,宋辽金时代的汉文史料称之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这就是后来畏兀儿人的前身,在元代以前的穆斯林史料中,他们又被称为“九姓”。

  • 第2题: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元朝才形成的民族是()。

    • A、回族
    • B、蒙古族
    • C、女真族
    • D、畏兀儿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桑哥是:()

    • A、吐蕃人
    • B、蒙古人
    • C、回回人
    • D、畏兀儿人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代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制部落联盟的过渡,采用畏兀儿字母作为本民族的文字,并开始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名曰“大法令”(蒙语叫“大札撒”)。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葱岭西回鹘


    正确答案: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葱岭西的一支回鹘人,于10世纪中中叶与葛逻禄扥部族建立起强大的黑汗王朝。阿尔斯兰汗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使黑汗王朝成为历史上突厥语民族中第一个伊斯兰国家。11世纪中期,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西辽兴起后,两部均附属西辽。黑汗王朝的经济、文化有相当发展,11世纪中叶,出现了《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真理入门》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 第6题:

    高昌回鹘(西州回鹘)


    正确答案: 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吐鲁番盆地的一支回鹘人,经短暂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建立起高昌回鹘汗国。从843年立国,到1275被都哇所灭,历经四百年。所在的吐鲁番绿洲,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有充分的水源和较先进的灌溉设施,所以农业、牧业、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并由传统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并接受了当地早已盛行的佛教信仰,还诞生了一系列诗人,因而成为西域重要的文化艺术、宗教中心,木刻印刷和壁画艺术都很发达。高昌回鹘与五代、两宋、辽、金关系密切,贸易主要通过“朝贡”和“互市”进行。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黄头回鹘(撒里畏兀儿)

    正确答案: 裕固族先民。9世纪中叶西迁河西的一支回鹘人,在10世纪建立甘州政权,11世纪前期亡于西夏,主体部分迁至嘉峪关外敦煌以南,西至若羌一带游牧,史称“黄头回鹘”,13世纪元代,音译为“撒里畏兀”。明初,西域伊斯兰教势力向东发展,长期信奉佛教的撒里畏兀儿被迫东移入关,迁居酒泉、张掖祁连山一带。几乎同时,一支蒙古族也迁至赤斤卫与之为邻。明朝后期,蒙古族融入撒里畏兀儿中。清代,康熙将其划分为七族,共10个部落,均以世袭身份进行世代统治,因此,解放前大部分人仍处于游牧宗法封建制度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蒙古文字是利用那种字母创制而成的()?
    A

    拉丁字母

    B

    阿拉伯字母

    C

    畏兀儿字母

    D

    希腊字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时代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制部落联盟的过渡,采用畏兀儿字母作为本民族的文字,并开始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名曰“大法令”(蒙语叫“大札撒”)。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年,鄂尔浑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鹘部众西迁。

    正确答案: 84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回鹘

    正确答案: 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部落联盟以药罗葛为首,驻牧在金山(阿尔泰山),伊犁河,北庭,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到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位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于840年被黠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畏兀儿

    正确答案: 畏兀儿人的主体是唐代回鹘人的后代。回鹘人原居于漠北,回鹘汗国时代,已有一些回鹘部落迁居到今天山以北和河西一带。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于黠戛斯,大批回鹘人和其他铁勒部民自漠北逃至西域,其中有一支迁居到今天山东段南北地区,宋辽金时代的汉文史料称之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这就是后来畏兀儿人的前身,在元代以前的穆斯林史料中,他们又被称为“九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蒙古文字是利用那种字母创制而成的()?

    • A、拉丁字母
    • B、阿拉伯字母
    • C、畏兀儿字母
    • D、希腊字母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下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中原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 A、匈奴、蒙古、回鹘、突厥、契丹
    • B、匈奴、回鹘、突厥、契丹、蒙古
    • C、匈奴、突厥、回鹘、契丹、蒙古
    • D、匈奴、契丹、蒙古、回鹘、突厥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成吉思汗命人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回鹘体蒙古文字。


    正确答案:1206年

  • 第16题:

    河西回鹘


    正确答案: 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吐蕃的一支回鹘人,不久,吐蕃发生内乱,急剧衰落,后来逐渐壮大,以甘州回鹘最强,甘州回鹘可汗曾遣使朝贡,并受唐、晋两代册封,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属西夏,与邻近民族融合为今裕固族。

  • 第17题:

    回鹘


    正确答案: 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部落联盟以药罗葛为首,驻牧在金山(阿尔泰山),伊犁河,北庭,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到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位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于840年被黠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 第18题:

    填空题
    明朝建立三大茶马司后,又向青海、甘肃一带藏、撒拉、撒里畏吾儿等各族部落颁发“()”,确立了茶马征发制。

    正确答案: 金牌信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回鹘文

    正确答案: 8——15世纪突骑施人、回鹘人所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19——23个字母构成。字体源自粟特文。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初由右向左横写,后由上向下直写。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书。回鹘文献包括碑铭、宗教文书(经典)与世俗文书(诗歌、剧本、各种文契),内容丰富,为研究民族学、民族史和古代中国与中亚关系史的重要资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桑哥是:()
    A

    吐蕃人

    B

    蒙古人

    C

    回回人

    D

    畏兀儿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高昌回鹘(西州回鹘)

    正确答案: 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吐鲁番盆地的一支回鹘人,经短暂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建立起高昌回鹘汗国。从843年立国,到1275被都哇所灭,历经四百年。所在的吐鲁番绿洲,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有充分的水源和较先进的灌溉设施,所以农业、牧业、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并由传统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并接受了当地早已盛行的佛教信仰,还诞生了一系列诗人,因而成为西域重要的文化艺术、宗教中心,木刻印刷和壁画艺术都很发达。高昌回鹘与五代、两宋、辽、金关系密切,贸易主要通过“朝贡”和“互市”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元朝才形成的民族是()。
    A

    回族

    B

    蒙古族

    C

    女真族

    D

    畏兀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葱岭西回鹘

    正确答案: 回纥汗国崩溃后,西迁至葱岭西的一支回鹘人,于10世纪中中叶与葛逻禄扥部族建立起强大的黑汗王朝。阿尔斯兰汗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使黑汗王朝成为历史上突厥语民族中第一个伊斯兰国家。11世纪中期,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西辽兴起后,两部均附属西辽。黑汗王朝的经济、文化有相当发展,11世纪中叶,出现了《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真理入门》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