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①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绿洲的周围,以及以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②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片状较集中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③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河流迂回扇及古河床沿岸,呈斑点状分布。
④湿润地带风力作用下的沙漠化土地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分布于海滨、湖滨、大江大河入海入湖口和河漫滩。
⑤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以高河漫滩与阶地上的半固定沙丘(沙地)为基础,呈斑点状零散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谷平原上。


更多“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沙漠化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甚至使许多人沦为“生态难民”。
    (2)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农牧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
    (3)破坏交通、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制约经济腾飞。
    (4)加剧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5)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6)沙漠化灾害肆虐,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 第2题:

    简述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


    正确答案:(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2) 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
    (3) 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
    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
    (4) 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
    (5)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
    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
    C.滇南山间谷地。

  • 第3题:

    简述沙物质重矿物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与下伏沉积物相似(主要指重矿物的种类不同)
    (2)受风的作用造成含量上的差异(重矿物)

  • 第4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正确答案: ①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绿洲的周围,以及以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②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片状较集中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③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河流迂回扇及古河床沿岸,呈斑点状分布。
    ④湿润地带风力作用下的沙漠化土地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分布于海滨、湖滨、大江大河入海入湖口和河漫滩。
    ⑤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以高河漫滩与阶地上的半固定沙丘(沙地)为基础,呈斑点状零散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谷平原上。

  • 第5题:

    简述沙漠化危害。


    正确答案: (1)地表组成物质中细粒含量减少,粗粒含量增加,土壤机械组成粗化,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透水性增加,保肥、保水性减弱。
    (2)由于土壤风蚀,使得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而且这种下降程度随沙漠化程度加剧而加剧。
    (3)原始地形破碎,利用的难度增加。
    (4)植被退化,沙漠化不仅使植被盖度减少,而且使群落组成也发生变化,一般表现在利用价值高的成分减少,旱生盐生成分增加。
    (5)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的、生产力较高的土地资源沦为难以利用或无法利用的流沙地,由于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减少,物理性状恶化及植被退化等,使得土地生产力减小,流沙和沙丘的出现,则使土地无法利用,沦为荒地。
    (6)生态环境条件恶化,生态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一般随着植被的破坏,风蚀的产生和加剧,使风沙日增,空气尘埃含量增多,气候变干。

  • 第6题: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正确答案:自然条件

  • 第7题:

    简述过度农垦的沙漠化现代过程。


    正确答案: 这类沙漠化土地面积占现代沙漠化土地面积23.3%,主要分布于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的沙质草原或固定沙地。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受水、肥等自然条件制约,一般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也不稳定,而人口增加的压力又迫使人们不自觉的通过扩大垦植面积或进行掠夺式经营来追求总产量。扩大开垦面积并未带来较大产量,反而导致环境恶化,形成了“扩大耕地面积→增加风蚀→产量下降→再度扩大耕地”的恶性循环。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状况,造成这种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的范围内,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即由北向南,pH值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北纬33度)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造成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气候的因素,即南方高温高湿,而北方低温低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经济差异的含义。

    正确答案: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之间利益格局变化的指示器。通过区域经济差异,各区域可以发现自身利益的相对变化情况,进而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决策和行为,维护和增大自己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沙物质重矿物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与下伏沉积物相似(主要指重矿物的种类不同)
    (2)受风的作用造成含量上的差异(重矿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 东部季风区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分布的区域差异?

    正确答案: ①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绿洲的周围,以及以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
    ②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呈片状较集中分布。范围大致相当于半干旱草原和农牧交错带。
    ③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河流迂回扇及古河床沿岸,呈斑点状分布。
    ④湿润地带风力作用下的沙漠化土地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分布于海滨、湖滨、大江大河入海入湖口和河漫滩。
    ⑤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以高河漫滩与阶地上的半固定沙丘(沙地)为基础,呈斑点状零散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谷平原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东部季风区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 第14题:

    简述我国蔬菜生产的分布区域。


    正确答案: (1)华南多主作区
    (2)长江中下游三主作区
    (3)华北双主作区
    (4)东北单主作区
    (5)西北单主作区
    (6)西南高原多主作区
    (7)青藏高原单主作区

  • 第15题:

    沙物质重矿物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与下伏沉积物相似(主要指重矿物的种类不同)
    (2)受风的作用造成含量上的差异(重矿物)

  • 第16题:

    简述沙漠化的趋势?


    正确答案:移动方向向南和向东推移,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东南农业文明构成威胁。沙尘暴甚至已影响到江南地区。

  • 第17题:

    简述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状况,造成这种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pH4.5~8.5的范围内,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即由北向南,pH值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北纬33度)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造成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气候的因素,即南方高温高湿,而北方低温低湿。

  • 第18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类型。


    正确答案: 分布: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富裕、扶风、康平一线以西,康平、赤峰、张家口、绥德、固原、昆仑山一线以北
    类型:根据其地理分布和发生特点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发生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1主要是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过度的农牧业利用与樵柴等活动。2主要分布在乌鞘岭、贺兰山以东,东北平原南部以西,中蒙边境以南,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
    ②发生在荒漠地带河流下游绿洲附近的沙漠化土地
    1.主要是由于河流变迁,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此外绿洲边缘樵柴等活动造成的植
    被破坏也是加速这些地区沙漠化过程的因素。
    2.分布于乌鞘岭以西,昆仑山以北
    ③发生在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土地
    1.发生在河流故道沿岸,干旱季节又有大风出现的地方。是古代河流冲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如河南东部及河北平原中部、南部一些河流故道沿岸地区,再如洛河下游的沙苑一带。
    2.这些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小,一般呈斑点状零散分布在平原上,共有34个县市。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类型。

    正确答案: 分布: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富裕、扶风、康平一线以西,康平、赤峰、张家口、绥德、固原、昆仑山一线以北
    类型:根据其地理分布和发生特点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发生在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1主要是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特别是过度的农牧业利用与樵柴等活动。2主要分布在乌鞘岭、贺兰山以东,东北平原南部以西,中蒙边境以南,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
    ②发生在荒漠地带河流下游绿洲附近的沙漠化土地
    1.主要是由于河流变迁,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此外绿洲边缘樵柴等活动造成的植
    被破坏也是加速这些地区沙漠化过程的因素。
    2.分布于乌鞘岭以西,昆仑山以北
    ③发生在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土地
    1.发生在河流故道沿岸,干旱季节又有大风出现的地方。是古代河流冲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如河南东部及河北平原中部、南部一些河流故道沿岸地区,再如洛河下游的沙苑一带。
    2.这些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小,一般呈斑点状零散分布在平原上,共有34个县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沙漠化原因?

    正确答案: 1.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土地沙漠化;
    2.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土地沙漠化;
    3.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土地沙漠化;
    4.不合理土地耕作及粗放管理与土地沙漠化;
    5.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他社会活动与土地沙漠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正确答案: 自然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沙物质重矿物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 (1)与下伏沉积物相似(主要指重矿物的种类不同)
    (2)受风的作用造成含量上的差异(重矿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东北季风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

    正确答案: (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该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受海洋季风影响的自然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森里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药用植物特点是地道品种和珍贵、稀有种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主要代表有人参、黄檗、五味子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 
    (2) 华北暖温带区:该区为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集中。约有种子植物3500种,药用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大,药材水平较高,是我国暖温带药用植物资源的集中产区,主要地道药材有地黄、山药、枸杞、红花、知母、黄芪等;主要又分为以下三个区: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黄土高原
    (3) 华中亚热带区:该区温寒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极有
    利区内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该区药用植物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分为三个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陵、南岭山地
    (4) 西南亚热带区:该区呈现一定大陆性气候,植被群落组成极为丰富,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约有6000多种,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之称。主要药材有藏药、傣药、灯盏花、青阳参等民族药材。分为以下区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贵高原
    (5)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该区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药用植物资源约5000多种,主要有玉竹、黄精、乌药、沉香等,分为以下区域:
    A.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省北部:台湾省北部山地、广东西部、广西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山地丘陵;
    B.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南海诸岛、台湾省南部;
    C.滇南山间谷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少区域差异?

    正确答案: 自然条件:我国西部地区不靠海、深居内陆,对外贸易十分不便,尽管资源相对丰富。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线长,交通和通讯等产业基础较好。
    历史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社 会制度落后,人民生活困苦。
    政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东、中、西“梯度发展理论”的影响,国家投资的主要重点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思想观念: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现代工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民族地区的影响和作用远远超过东部发达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特别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下,这是制约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科技素质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则更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减少区域差异:首先,分析各地资源优势,构建有机统一的市场体系、以线带点,以点连线合理布局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国家必须集中财力,从宏观上尽快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统筹规划、综合管理,促进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