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上出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种现象,两汉政府起了什么作用?

题目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上出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种现象,两汉政府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上出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种现象, ”相关问题
  • 第1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正确答案: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 第2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参考答案:

    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大规模远航的客观条件(如造船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气候条件);郑和等远航者的才能。


  • 第3题:

    (1)据材料一,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


  • 第4题: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参考答案: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5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思,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何时?它的开通源于哪一历史事件?(5分)
    (2)明朝末年,“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5分)
    (3)结合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6分)


    答案:
    解析: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2)新航路开辟;西方进行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联系起来,促进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3)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是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与土地,为工业革命积累原始资本。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是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强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第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夫(指姜尚)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之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叛)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辑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成待于郊。”——摘自《史记》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的情景?
    (2)从所摘古文和所学内容里,分析这次战役双方胜负的原因。
    (3)从古文中摘出最能说明“民心向背”的例证。


    答案:
    解析:
    (1)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牧野之战的情况。(2)纣王的暴政早已失去民心,而周武王争取了民心;纣王的臣下众叛亲离,而武王得到诸侯拥护;周经过文王、武王两代人的努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加强,而纣王的暴政激起种种矛盾,战前又毫无准备,临时组成军队,所以失败。
    (3)“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兵皆崩、畔纣”、“诸侯毕从”、“商国百姓咸待于郊”等句,都说明了民心之向背。

  • 第7题:

    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情况可出现“牵引痛”()

    • A、寒气客于背俞之脉
    • B、寒气客于阴股
    • C、寒气客于五脏
    • D、寒气客于厥阴之脉
    • E、寒气客于胃肠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全新威驰FS于3月21日上市,作为一汽丰田旗下一款重要的产品,威驰FS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位,下列对威驰FS产品定位描述正确的是()。

    • A、全能,全面均衡
    • B、驾趣,动态体验
    • C、先锋,设计理念
    • D、时尚,动感外观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引起的疼痛性质为()。

    • A、虚
    • B、实
    • C、上虚下实
    • D、下虚上实
    • E、虚实夹杂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材料一汉代的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络绎不绝;从国外来的商贩,几乎每天都有进入边境的)。——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摘编自腾讯周刊(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正确答案: 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大规模远航的客观条件(如造船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气候条件);郑和等远航者的才能。

  • 第11题: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唐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是“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管控、成为国际大都会并且呈现出文化多元。成因:国家的统一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达、统治者实行包容开放的对外政策、对西域的有效管控有利于东西方的交流。(2)文化现象:市民文化异常繁荣。原因: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3)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碍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在世界的后面。

  • 第12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开辟时间和开辟者。


    参考答案:

    开辟时间:公元前2世纪。开辟者:张骞。


  • 第14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15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泉州港衰落给予哪些历史反思。


    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和平稳定才能发展。


  • 第16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哥伦布;麦哲伦等。葡萄牙;西班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原始积累)。


  • 第17题:

    卫某希望买下赵某的汽车,因此时汽车为胡某借用,双方于6月1日签订买卖合同并约定卫某享有向胡某要求返还车辆的权利,且赵某于6月5日通知胡某汽车已转卖卫某,让其向卫某交付汽车。6月7日,卫某与赵某办理了车辆转让登记,6月21日,胡某将汽车返还给卫某。按照物权法规定,卫某取得汽车所有权的时间为( )。

    A.6月1日
    B.6月5日
    C.6月7日
    D.6月21日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动产交付。《物权法解释》第1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以指示交付的方式交付动产的,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有关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协议生效时为动产交付之时。

  • 第18题:

    我出口企业于6月1日用传真向英商发盘销售某商品,限6月7日复到。6月2日收到英商发来传真称:“如价格减5%可接受。”我尚未对英商来电做出答复,由 于该商品的国际市价剧涨,英商又于6月3日来传真表示:“无条件接受你6月1日发盘,请告合同号码。”试问:在此情况下,我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我方应拒绝英商6月3日通过传真表示的无条件接受,应按照最新市场价格洽谈。因为发盘在还盘生效时失效,我方6月1日的发盘在英商6月2日传真要求降价 5%时已经失效。英商6月3日的无条件接受不是在6月1日的发盘有效期内作出的,因此不是有效的接受,是一项新的发盘,我方完全可以拒绝。

  • 第19题:

    肠系膜上静脉走行于()

    • A、在肾静脉水平进入下腔静脉
    • B、走行在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侧
    • C、走行于下腔静脉的后外侧入
    • D、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材料一汉代的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络绎不绝;从国外来的商贩,几乎每天都有进入边境的)。——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摘编自腾讯周刊(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上出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种现象,两汉政府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大力支持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交通贸易和丝绸之路进行管理、保护和改善。

  • 第21题:

    材料一汉代的丝织品质量高,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节络绎不绝;从国外来的商贩,几乎每天都有进入边境的)。——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摘编自腾讯周刊(3)据材料三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宗旨。


    正确答案: 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 第22题: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明朝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多选题
    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情况可出现“牵引痛”()
    A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

    B

    寒气客于阴股

    C

    寒气客于五脏

    D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

    E

    寒气客于胃肠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