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黄炎培认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而教育则是保持和发展各行业的 条件,沟通职业与教育就是必需的。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篗。基于此,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 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世界增进生 产力之准备”。就其教育的社会影响而言,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养,使学校培养之才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受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游氓,社会国家的基础由此确立。就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而言,在于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的问题,消灭贫困,并进而使国家每一个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权利。 对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 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 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所谓“一贯的”,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一职业指导一职业教育一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所谓"整个的”,是指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 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不仅普通 教育要适应职业需要,而且职业教育业要防止使 用的偏执、实用的片面。所谓“正统的”,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普通教育应等量齐观。 (2) 职业教育的目的。 20世纪20年代后,他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 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所谓“使无业者有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 会失业人员,使人才不至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使有业者乐业”,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职能,使之能胜任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 发明,造福于社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包含了黄炎培所提倡的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诸多追求,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和教育观。 (3) 职业教育的方针。 黄炎培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化、 科学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 生命”。他认为:“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 种学校。"这强调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黄炎培所谓职业教育社会化,内涵颇为丰富,其中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培养目标的社会化——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适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合作的各行业人才;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学校的专业、程 度、年限、课时、教学安排均需根据社会需要和学员的志愿与实际条件;办学方式的社会化——充 分依靠教育界、职业界的各种力量,尤其是校长 要擅长联络、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科学化是黄炎培办职业教育所坚持的另一 条方针。所谓科学化,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 教育问题”。黄炎培试图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立意将科学方法引人职业教育管理中。他锐意探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总结以往教育的经验,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主张,作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5) 职业道德教育。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特色 和组成部分是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 四个字。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 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 所业,有为所从事职业和全社会做出贡献的追 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 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从内涵上看,应包括职 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两 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 育也就失去方向。他曾反复指出人们认识上的 一个误区,即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了个人一己谋生 的,而正确的理解是"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 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即 ‘为群服务’”。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是出于他对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想;其次是出于他对职业 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其三是出于他对传统教育 观念的反思。 “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贯穿于黄 炎培职业教育的实践。不仅中华职业学校以之 为校训,而且在教育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 体现之。 作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黄炎培 及其职业教育思想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的职业教 育事业;其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特 征,也丰富了中国的教育理论,并对20世纪二三 十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