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鲁迅先生的编辑思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师在准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教学资源时,需要在网络搜集有关“鲁迅”的图片素材,那么,在搜索引擎中应怎样设置关键字呢?()

    • A、鲁迅
    • B、我的伯父鲁迅
    • C、我的伯父
    • D、鲁迅先生

    正确答案:A

  • 第2题:

    鲁迅先生认为:“()我以为是民间物。”


    正确答案:诗、词、歌、曲

  • 第3题:

    “史家办报”思想是由鲁迅先生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简述孔子的编辑思想与原则。


    正确答案: 1.去除重复
    2.述而不作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 第5题:

    鲁迅先生引用的裴多菲的诗句是哪句?


    正确答案: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第6题: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正确答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第7题:

    “精神胜利法”出自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


    正确答案:《阿Q正传》

  • 第8题:

    鲁迅先生认为,汉末魏初的文章特色是“()”、“()”。


    正确答案:清峻;通脱

  • 第9题:

    简述鲁迅的编辑生涯及编辑思想。


    正确答案:在日本欲编《新生》,未果。20年代是高峰,编辑了大量刊物。且指导他人编校书刊。思想务实,唯美悦人,影响深远。

  • 第10题:

    简述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正确答案: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 第11题:

    判断题
    “史家办报”思想是由鲁迅先生提出来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周某是一个翻译公司的职员,主要从事英文翻译工作,同时周某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喜爱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于1936年去世)。2006年他打算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介绍给世界各国的读者,但是由于翻译涉及原作者的著作权问题。因此他担心由于他的翻译侵犯了鲁迅先生的继承人对作品的著作权。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否需要得到授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需要授权。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过了《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保护期了。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公民创作的作品的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是有期限的,具体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鲁迅先生于1936年逝世,故其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应于1986年的12月31日终止。自1987年开始,他人可以自行决定使用鲁迅作品,而无须事先征得其继承人授权,无须支付报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正确答案: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文章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同时也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阿Q是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 第14题:

    金庸先生在塑造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时,曾受到鲁迅先生一部作品的很大影响。请问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是()。


    正确答案:《阿Q正传》

  • 第15题:

    谁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


    正确答案: 邹韬奋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

  • 第16题:

    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思想。


    正确答案: 1、具有明确的编辑意图: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表彰六经,尊崇孔子但不拘泥于儒学的教条
    3、明确提出“发愤著书”并将其付诸实践
    4、在对史实的考辨上,博综兼览,实事求是,体现出通达和审慎的态度

  • 第17题:

    以《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等小说为例,简述鲁迅的文学主张,并说明其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鲁迅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在鲁迅笔下,这种国民劣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鲁迅对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作了入木三分的揭露。《狂人日记》是这方面的典型。奴隶性格是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产物,中国的历史不过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奴隶的性格造成了这种奴隶的命运。阿Q正是这种奴隶性格的集大成者。他妄自尊大,排斥异端,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卑怯安命,仗势凌人。揭露民众愚昧麻木的灵魂是鲁迅疗救社会重塑民族性格的第三剂灵药。在鲁迅的作品中,民众的愚昧与麻木令人触目惊心。《祝福》中的祥林嫂竟愚昧地相信捐门槛能改变自己受压迫的命运。而作为社会群体像出现的看客,则显示了国民的冷酷而麻木的精神状态,阿Q、祥林嫂、孔乙己„„从这些愚昧者的自生自灭的悲剧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势力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对我们的摧残是多么惨无人道。长此以往,等待我们民族的只有灭亡。
    思想价值: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小说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国民性”,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所谓“不幸”,主要指人们身受惨重的压迫而不觉悟,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甚至庆幸暂时做稳了奴隶。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举之毒,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闰土的屈服于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的坚守礼教等等。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不骗,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最先觉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众的送命药(《药》);一心坚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却正被礼教所吞噬(《祝福》)等等。鲁迅在真实、冷静地描写血淋淋的人生时,溶进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礼教吃人、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紧要问题。这是鲁迅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它的“忧愤深广”的情绪具有极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情绪的表现。通过鲁迅小说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觉悟,不少人已经献出了生命,但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广大群众还非常愚昧麻木,新的道路正等待着革命者去探索。

  • 第18题: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有神话发生。”


    正确答案:

  • 第19题: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家。


    正确答案:思想

  • 第20题:

    简述鲁迅先生的编辑思想


    正确答案:1)旨在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人们的觉醒
    2)他希望通过出版改变大众精神,把书刊作为打击敌人的武器,为人民大众“运输些切实精神食粮”
    3)他还非常重视书刊质量,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版式、插图、装订、校对都严格把关。

  • 第21题:

    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


    正确答案:(1)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2)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
    (3)顾炎武曾长期到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其重文献考据的方法,为后来的清朝“乾嘉学派”奠定了基础。
    (4)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在《原君》一文中,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正确答案: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金庸先生在塑造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时,曾受到鲁迅先生一部作品的很大影响。请问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是()。

    正确答案: 《阿Q正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

    正确答案: (1)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2)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
    (3)顾炎武曾长期到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其重文献考据的方法,为后来的清朝“乾嘉学派”奠定了基础。
    (4)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在《原君》一文中,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