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
第1题:
第2题:
在《诗经》中曾这样对孔子评价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第3题:
“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语出()
第4题:
《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说明()
第5题:
孔子赞誉董狐为()。
第6题: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第7题: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8题:
下列各句中,[]的字用假借义的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
维护儒家道德传统
加强统治者的礼乐教化
第11题:
见行可之仕
际可之仕
公养之仕
三者都是
第12题:
《诗经》
《中庸》
《周礼》
《史记》
第13题:
第14题: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第15题:
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不符合历史记载的一项是:()
第16题:
《史记》哪一篇记载了司马迁对先秦君子的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17题: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第18题: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按孟子的说法,孔子本人曾经基于以下哪项理由出仕过?()
第19题: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
第20题: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据此可知《诗经》编纂的目的是()
第21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归]孔子豚
第22题: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第23题:
孔子爱音乐
孔子在音乐与烹饪的和谐里更偏向于音乐
孔子不懂烹调的和谐
孔子是个只重礼而不懂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