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的“乐通伦理”的观念,礼乐制作的目的就在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行以防之”。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佛教
第1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第2题:
第3题:
下列哪一项是孔子对“政”的解释?()
第4题:
()就写道:“礼节者,仁之貌也。”
第5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燥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第6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第7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8题:
“之”的意义:闻君行圣人之政()
第9题:
儒家;
道家;
墨家;
佛教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第13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2分)
第14题:
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第15题:
闭经的治疗原则是()
第16题:
按照()的“乐通伦理”的观念,礼乐制作的目的就在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行以防之”。
第17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逸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疗方法为()
第18题:
制定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以使统一民心,成就王道,这种在周代开始建立的文化制度,被称为什么?
第19题: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第20题: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第21题: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第22题:
《礼记•儒行》
《论语》
《大学》
《中庸》
第23题:
好之者不如学之者
好之者不如行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之者不如敬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