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1)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2) 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请回答:

(1)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国情阐述及其重要性。

(2) 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 ”相关问题
  • 第1题:

    遵义会议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全面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充分体现这一时期特点的主要著作有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文献。

    【正确分析】在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其中写于1939年和1940年的文章包括《〈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干扰分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B选项错误。

  • 第2题: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答案:错
    解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毛泽东在此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二者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摘自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材料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摘自《赣西刘士奇报告》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回答,红军在反第一次“大围剿”时,用的是什么战略战术?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在1931年毛泽东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其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有什么必然联系?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2)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3)材料一所讲的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就是建立在材料二、三所说的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基乏之上的,由于土地革命的开展,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1979年)
    问题: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的贡献。
    (3)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应该注意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 (2)开创了农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要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或要适合中国国情;或实事求是)。

  • 第5题: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945年7月初,毛泽东在延安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次著名谈话。当毛泽东询问黄炎培对延安政权有何感想时,黄炎培尖锐地提出了“历史周期率”问题:即一个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总不能长久。毛泽东当即作出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综述自《毛泽东年谱》中卷
    回答:
    (1)毛泽东认为跳出所谓“兴勃亡忽”历史周期率的办法是什么?为此,在延安的共产党人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答案:
    解析:
    (1)实行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建立三三制政权,加强各阶层的团结。
    (2)举措: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