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痕迹。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后唐时开始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更多“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由三省宰相制向二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


    参考答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作为另一轨道,中等教育为升大学作准备,它有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然而,直至二十世纪初,就读于现代中学和一般职业技术学校的英国平民子弟子弟还是难以升学的,而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依旧经过家庭教育或预备学校升入公学和文法学校,为将来升入大学作准备。显然,英国教育长期存在着双轨学制。


  • 第3题:

    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


    参考答案:

    (1)枢密院。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执掌,参与内廷决策。
    (2)中书门下。唐中期以后,中书门下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基本承袭晚唐旧制。
    (3)三司使。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


  • 第4题: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史学史得到大发展?


    参考答案:(一)统治阶级对重要史学的认识得到了深化。⑴唐修的八部纪传体政史:①奉召私修的有:李延寿的《南史》《北史》;姚思廉的《梁书》《陈书》;李百药的《北齐书》;令狐德棻的《北周书》②唐朝官修的有:《隋书》《晋书》⑵流传至今的魏晋南北朝到五代时期的四部私人修撰以及两部官修的纪传体政史。①私人撰写的有: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②官修的有:唐朝的《隋书》《晋书》;五代时期后晋修的《旧唐书》
    (二)统治者十分重视图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三)这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史学的发展。①纤维纸的出现和发展。②印刷术的发明。

  • 第5题:

    为什么说五代后唐雕印儒家经典是出版史上的重大事件?


    参考答案: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将由印刷方式取代手抄、刻石等笨拙方式。
    其次,五代刻书开辟了雕印儒家经典之先河。
    一方面提高了印刷术的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它的发展。
    第三,印刷术由民间进入官府,从此产生了政府的刻书事业,即官刻。中央刻书由国子监主持,称“监本”,这一制度影响了以后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