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 ”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答案:A
    解析:
    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处所,根据“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可知政事堂会议商定的事务需要由皇帝批准,相权受到皇权的制约;根据“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可知,皇帝的诏敕须经政事堂盖章方可生效。即皇权要受到相权的一定制约,由此可知,皇帝和宰相权力都受到了限制,故A项正确;政事堂会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唐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朝议”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的制度,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排除;政事堂会议的职权范围仍然在皇权限制之下,并不是决策机构,故D项错误。

  • 第2题:

    唐初宰相的议事之所是(  )

    A.政事堂
    B.尚书省
    C.吏部
    D.自虎堂

    答案:A
    解析:
    唐初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其职能也相当于宰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政事堂是他们议的场所。因此,正确答案是A。

  • 第3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第4题:

    政事堂


    答案:
    解析:
    政事堂是唐前期对制度进行改革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中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研究生考试出题的一个重点。

  • 第5题:

    袁世凯为适应取消国务院、设置大总统政事堂之需要将原“院令”,改造为()。
    封寄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