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更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题: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参考答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解决民生问题要以保基本为主,并与补短板结合起来,突出解决一些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更多要做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千道理、万道理,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大道理。从当前的发展阶段看,这个大道理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要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第二个要点是,要围绕人们生活消费的新变化调整生产、发展经济,努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产品,特别是注意适应中等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消费的快速增长;第三个要点是,要解决好在买方市场和商品充裕条件下新的结构性短缺,这些新的结构性短缺往往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难以单纯依赖市场满足供给,必须辅之以社会政策,比如蓝天白云、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比如低收入者的住房,等等;第四个要点是,改善民生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不切实际地给老百姓画饼,要防止福利民粹主义绑架民意,要倡导艰苦奋斗,倡导共建共治共享。保基本主要涉及的是六大民生领域:在收入和消费方面,要推动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在教育方面,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提高农村青年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形成新的人口红利,要适应科技创新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就业方面,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解决好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去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调控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特别是适应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人民健康方面,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为人民提供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在社会安全方面,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平安中国。总之,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 第2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 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 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 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 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 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 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 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观点,正确的有()。
    A.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B.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C.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答案:A,B,D
    解析:
    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故选ABD。

  • 第3题: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A.提高获得感
    B.加大民生投入
    C.实现共同富裕
    D.增进民生福祉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十九大报告。
    第二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4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 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 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 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 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 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 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 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不属于直接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中央财政支出的是()。
    A.就业专项资金 B.社会保障资金
    C.教育支出 D.行政管理费支出


    答案:D
    解析:
    就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障资金、教育支出都属于解决民生问题的中央财政支出,而行政 管理费支出不是,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 第5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 出台,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政府更 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 出明显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仍然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和部门经常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改善民生的资金,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 与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由于目前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民生保障和改善类指标权重低加上多数民生指标缺乏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地方政府难以形成硬性约束,一些地方 政府仍然保持着强烈的GDP冲动,习惯于抓经济、抓速度,忽视抓社会、抓民生。政府作为主体 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责无旁贷,但有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忽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不能充 分满足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

    下列关于目前我国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状况,判断正确的有()。
    A.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央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需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D.我国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答案:B,C,D
    解析: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状况在城市和农村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A项认为我国已经实现 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说法不恰当,因此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