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A.存在便是被感知
B.事物的真面目是不可达到的
C.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
D.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第1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影响观赏效果的因素是( ).
A.观赏时机
B.观赏节奏
C.观赏距离
D.观赏位置
第2题:
幻觉是指( )。
A.外界存在某一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B.个体在病理生理基础上产生的信念
C.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想
D.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第8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第9题: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哪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命题()
第10题:
歪曲的感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
歪曲的知觉,把这种事物感知成那种事物
虚幻的知觉,把没有某事物却感知到存在某事物
虚幻的感觉,把没有某事物却感知到存在某事物
第11题:
外界存在某一事物,但个体感知到的是另一事物
个体在病理生理基础上产生的信念
由过去经验引发的联想
个体感知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某种事物
第12题: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的作用不容忽视
矛盾双方总是相伴出现
第13题:
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上帝创造世界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模仿的原型
第14题: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
A.物是感觉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说明了()
第20题: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第21题:
近因效应
苏东坡效应
从众效应
刻板效应
第22题:
美在无意识
美在愉快
美在距离
美在形式
第23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