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MT方法中,( )描述了系统中的对象结构:对象标识、对象属性及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A.对象模型
B.功能模型
C.结构模型
D.动态模型
第1题:
OMT是一种对象建模技术,它定义了三种模型,其中______模型描述了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A.对象
B.功能
C.动态
D.都不是
A.
B.
C.
D.
第2题:
OMT是一种对象建模技术,它定义了三种模型,它们分别是(39)模型、(40)模型和(41)模型,其中,(39)模型描述了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40)模型描述系统中与时间和操作顺序有关的系统特征,表示瞬时行为上的系统的“控制”特征,通常可用(42)来表示:(41)模型描述了与值的变换有关的系统特征,通常可用(43)来表示。
A.对象
B.功能
C.ER
D.静态
第3题:
●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 (8)是一种概念、抽象或具有状杰、行为和标识的事物。
A.关系
B.属性
C.标识
D.对象
第4题: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称为______。
A.属性
B.封装
C.对象标识
D.继承
第5题: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 ( )是一种概念、抽象或具有状态、行为和标识的事物。
A.关系
B.属性
C.标识
D.对象
第6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功能模型描述了动态模型和对象模型所服务的数据结构
B.对象模型中的服务与动态模型中的事件和功能模型中的函数相对应
C.动态模型描述了对象的控制结构并激活了功能模型中的函数
D.功能模型描述了对象模型中的服务和动态模型中动作所激活的函数
第7题:
以下哪些内容是面向对象分析所包含的任务().
A.标识类(定义属性和方法)
B.刻画类的层次关系
C.标识对象——对象关系
D.表示对象行为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模型是()模型。
第12题:
顺序图
类图
状态图
组件图
第13题: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中,对象可看成是属性及对于这些属性的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封装是一种(1)技术,封装的目的是使对象(2)分离。
类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相同服务的对象的抽象描述,类中的每个对象都是这个类的一个(3)。类之间共享属性与服务的机制称为(4)。一个对象通过发送(5)来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
A.组装
B.产品化
C.固化
D.信息隐蔽
第14题:
OMT(Object Modelling Technique)方法的第一步是从问题的陈述入手,构造系统模型。系统模型由对象模型、(31)组成。对象模型是从实际系统导出的类的体系,即类的属性、子类与父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及类之间的(32)关系。
(58)
A.静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B.动态模型和过程模型
C.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D.静态模型和操作模型
第15题: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类的实例。表示对象相关特征的数据称为对象的(31)在该数据上执行的功能操作称为对象的(32);一个对象通过发送(33)来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通常把一个类和这个类的所有对象称为类及对象或对象类。在UML中,用来表示显示构成系统的对象类以及这些对象类之间关系的图是(34)。
A.数据变量
B.数据结构
C.属性
D.定义
第16题:
在面向对象数据结构模型中,对对象标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系统中不能重复
B.在整个系统中可以重复,但在一个独立模块中不能重复
C.可以定义一个主对象标识和若干次对象标识
D.以上说法都错误
第17题: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所有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集的对象构成了一个对象的
A.类
B.封装
C.对象标识
D.继承
第18题:
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它从现实世界实体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描述、表现对象间的相互关系。该模型主要关心系统中对象的结构、属性和操作,使用了______ 的工具来刻画。
A.E-R图
B.对象图
C.系统流程图
D.系统结构图
第19题:
“4+1”视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逻辑架构,最早由Philippe Kruchten于1995年提出。其中( )视图用于描述对象模型,并说明系统应该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当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描述对象模型时,通常使用( )表达类的内部属性和行为,以及类集合之间的交互关系;采用( )定义对象的内部行为。
A.逻辑 B.过程 C.开发 D.物理 A.对象图 B.活动图 C.状态图 D.类图 A.对象图 B.活动图 C.状态图 D.类图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对象模型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目标系统的静态数据结构。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由()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