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结合实际谈谈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实际谈谈电子政务中如何建设虚拟政府。


    参考答案:虚拟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的管理过程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在重组政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行政职能、政府组织,构建为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提供高品质服务,追求民主、效率、有回应力、负责任的政府。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的表现形式是虚拟政府,这也是未来政府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管理的高级阶段。
    电子政务管理对虚拟组织有两个方面的需求:
    (1)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需要一个政府形象。
    (2)虚拟政府需要政府部门区域化管理。
    电子政务虚拟政府表现形式有:
    (1)虚拟政府服务厅
    (2)虚拟政务办公室

  • 第2题:

    结合实际谈谈电子政务安全面临的威胁。


    参考答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是指对电子政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控性、真实性的破坏,或对其合法使用所造成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一、技术方面我们把技术方面的安全风险分为物理安全风险、链路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和应用安全风险五个方面。(一)、物理安全风险物理安全涉及的风险主要有1)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直接破坏,如切断通信电缆、损毁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2)对电子供应设施的破坏,如切断电源、电源故障、电压不稳、电力供应不足等,造成设备断电,造成信息的毁坏或丢失。3)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台风、雷电等)、物理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介质等)自身的老化和损坏等环境事故可能导致的整个系统的毁灭。4)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露。5)静电、强磁场、电磁辐射可能带来的破坏,如设备短路、存储介质毁坏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毁坏、被窃取或偷阅6)报警系统的设计不足或故障可能造成误报或漏报这些物理风险主要来自操作失误(如使用者错误格式化硬盘等)、人为的破坏和物理自然环境的恶化等(二)、链路安全风险入侵者可能在传输链路上利用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机密信息,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读出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颗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导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或进行一些计算改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三)、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应用在提供了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网络互联方式、网络的规模、提供服务的方式、网络知名度以及网络对安全事故的准备情况等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网络安全风险及其程度再加上政府的政治、经济特性和资源特性,其信息资源受到关注的程度更高,从而使得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将更为严重。(四)、系统安全风险目前的操作系统以及底层支撑系统多来自国外公司。很多系统有漏洞和“后门”,即在各种软硬件中有意或无意间留下的特殊代码,公司通过这些代码可以获得软硬件设备的标识信息或操作系统特权控制的信息。(五)、应用安全风险。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软件。软件既是重要的系统资源,是安全保护的对象是安全控制的措施,又是危害安全的途径和手段,而且由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直接面向业务进行信息处理,其业务范围广泛,应用主体众多,涉及复杂的权限管理和业务责任等原因,使得应用系统极为复杂,程序量很大,设计失误的风险难免会增多,加之还涉及软件开发人员的品行的可靠性问题,所以,软件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如果考虑不周,或者受设计者本身的技术能力限制,则应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和整个网络,从系统集成、网络设计到计算机各个元器件、网络设备、安全专用设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都可能无意识地留下可供攻击者开发利用的一些特性,使应用系统存在安全弱点或隐患,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使用效果二、管理方面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内部。有调查显示:在已有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约70%来自网络内部的侵犯。内部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且缺乏可操作性,日常管理松懈,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安全策略不完善或不能实施,是造成攻击者频频得手的主要原因。

  • 第3题: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参考答案:

    1、对藏品的保管措施不科学;
    2、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到位;
    3、藏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一些博物馆,筹建历史长,藏品来源渠道庞杂,人员变化频繁,造成“底数”不清;
    二是长期以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人治管理,各管一摊;
    三是一些博物馆的账目混乱,对当时认为文物价值不大的藏品其疏于保护和管理;
    四是很多博物馆对藏品的保管措施不科学,没有根据藏品的种类、级别、质地等,采取不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1、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为保证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作能顺利开展,要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强调藏品工作是博物馆生存的根本、是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是博物馆发展的核心,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确认博物馆藏品所有权博物馆藏品所有权是博物馆对其所有的藏品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这是博物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其藏品的基本前提。要求博物馆针对不同来源、途径征集的物品,规定合法合理的征集工作程序,制定符合法律条件、具有法律效力的博物馆藏品征集文书,以确认博物馆对所征集、搜集的物品的所有权。
    3、规范博物馆藏品管理程序
    4、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藏品管理工作。
    5、提高藏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先要求藏品管理人员要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和时代意识,其次要重视对藏品管理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再次注重专业研究人员的引进。
    6、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博物馆目的及其收藏目标。收藏物的获得办法。藏品的处理办法。藏品的借入借出政策。等等
    7、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 第4题:

    结合实际谈谈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


    参考答案: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真实性
    (2)信息的保密性
    (3)信息的完整性
    (4)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5)信息的可用性

  • 第5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前治理环境问题的认识。


    答案: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3) 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倔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笔者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1)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2)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4)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5)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积极而有效的环境治理。国内外大量的环境治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我们不断完善环境治理措施、缓减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一、加强环境治理领域的立法执法 20世纪60年代末环境问题开始引起公众的普遍强烈不满发达国家居民开展了世界规模的抗议环境破坏的运动。在此背景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也认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前后及以后大多数发达工业化国家开始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严格规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并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1970年日本对“公害对策基本法”进行了全面修改明确了生活环境的优先地位并相继制定了与公害相关的14项法律特别是在1973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对于涉及到大气污染的健康损害明确规定应向企业征收税金。美国则在1969年依据其国家环境政策法精神规定公共事业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实现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而瑞典则为了保证环保法律的执行在全国5个区域设立了环保法庭还设立了国家环保最高法庭专门审理环保案件。在这方面中国应加快完善环境法律体系把环境治理法制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执法能力、强化环境执法方面进一步加强环境领域各类专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加强对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大气、土壤以及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法律合作努力构建体系完善、执行顺畅的环境治理法制环境。二、充分运用市场化治理工具 环境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是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基本手段。但强制性的手段也具有成本高、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等缺点。因此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征收环境税、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以降低治理成本和激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达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灵活性的目的。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治理中多采用命令型环境政策工具虽然收到的环境治理效果明显但付出的直接和间接环境治理成本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抑制了经济增长。80年代末以后美国政府改进环境政策开始制定和实施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多采用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工具不但使环境污染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和控制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效果。而世界上环境治理比较成功的瑞典早在1991年就推出了碳排放税随后与环保相关的税收在瑞典总税收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碳排放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使得能源使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国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利用经济手段来开展环境治理进一步完善环境税收体系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深化绿色税收、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实施包括资源税、排污收费、环境补偿费、超标罚款、排污权交易、治理设施保证金、对节能产品补贴等治理措施运用市场工具强化环境治理的成效。三、完善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有效的环境治理要求必须完善治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执法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家都强调公众权利的保护环境立法、执法环节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社会公众的吸纳和利益诉求注重社会各界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参与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众的有效参与。例如美国在《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等环境立法中就作出了政府报告环境资源信息披露的规定在《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资源保护与恢复法》等法律中作出了企业报告环境信息的规定规定中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建立了环境信息对公众公开的法律制度。而一些发达国家则确立了环境领域的公民诉讼制度。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环境计划与评价法》和《环境犯罪和惩罚法》将诉讼权赋予公民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任何人不管自身权利是否受到侵害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角度看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保领域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环境治理机制确保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直接参与鼓励和支持环境非政府组织、民间学术机构和团体与政府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环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