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代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家与作品,你最喜欢哪位诗人的那首作品呢?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题目

1、唐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代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家与作品,你最喜欢哪位诗人的那首作品呢?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The Tang poetry,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occupied a significant plac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oetry.
更多“1、唐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代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家与作品,你最喜欢哪位诗人的那首作品呢?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结合作品谈谈你如何理解影视作品艺术的民族性?


    正确答案:从1905年,我国电影诞生至今,我国影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影片,如《万家灯火》、《林则徐》、《骆驼祥子》等等,这些影片在内容和形式上无一不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生活内涵,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首先体现在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并且成为影视作品弘扬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其次体现在形象地传达出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意愿。再次,体现在深入追溯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以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把握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

  • 第2题: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A、陈子昂
    • B、岑参
    • C、王维
    • D、李白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请以诗歌和戏曲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人文精神。


    正确答案:古诗探讨诗心诗眼诗情和诗才,这些正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反应。诗心是古诗歌中与自然界社会万事万物息息相通的,忧乐与共的仁民爱物之心,如《悯农》的诗心“农夫犹饿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的暴敛苛征的剥削。诗眼指是人独具的慧眼,摄取不同的诗材去写诗如陆游的《追感往事》是议论时事的,不仅回忆南渡之初的旧事,更是在指斥当时的主和派当权者。诗情:诗缘情而绮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诗情是强烈的真挚的、有典型性的,如《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出作者面对“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感叹戏剧

  • 第4题:

    简述古希腊古典时期代表的雕塑家及其作品,并就其中某一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


    正确答案: 是希腊古典时期着名的雕刻,题材来自希腊神话。古希腊时期,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为神歌功颂德。所有这些神庙中以帕特农神庙(Parthenon)最为出色。帕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刻是菲狄亚斯在其艺术的鼎盛时期主持创作的,神庙的装饰浮雕规模很大,虽然不是都出自菲狄亚斯一人之手,但他是这些雕刻的总设计师,因此从这些雕塑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命运三女神》是帕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命运三女神》原来位于帕提农神庙的东山墙,虽然头部都已受到了损坏,但仍然生动地展示了希腊古典时期雕刻艺术所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观止。三位女神坐着的姿势,是随着墙的三角形趋势而变化的,她们都穿着质地很薄的希腊式宽大长袍,衣褶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起伏,极其生动地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人体曲线,女神们身形优美、饱满而丰腴,使人切实地感受到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那似乎正在随着呼吸而微微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身体,让每一个看到这一组雕塑的人都几乎忘记了她们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她们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亲切、那样的令人崇敬。古希腊雕刻十分重视形象的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各部分都充分发挥出造型特性,力求表现形象的内在生命。所以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生命不息的精神,就是说,雕像的残片也是有生命的活物,观赏者可以通过可视部分的动作姿态联想残缺的部分,从而获得完美的审美感受。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透过女神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柔美的肉体。雕刻采用不同的曲线变化造型:坐立女神,松软的连衣裙由于肉体的起伏而形成横竖疏密的变化,丰满的酥胸和乳峰处上平下褶,束腰向下揉褶繁复,从整体看疏密变化有致;躺卧女神,袒胸露出圆浑柔软的肌肤,身体的动势显出优美的体形和波浪式的衣纹曲线疏密节奏的流动,既平稳又柔和。用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希腊雕像上的衣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响。作为雅典卫城重建和雕刻的艺术三女神的塑造体现了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

  • 第5题: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哪位诗人的作品最多?


    正确答案:《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杜甫的作品最多。

  • 第6题:

    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使《史记》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第7题:

    九叶诗人中,穆旦的诗歌创作突出地体现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层探索。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说明作者所进行的艺术创新。


    正确答案: 穆旦诗歌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戏剧张力的构造。穆旦诗中的个人风格十分显著,构成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张力之美”。这种“张力”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歌体式上。诗人的诗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诗意凝练紧凑,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辨;一类则是戏剧体长诗,如《防空洞里的抒情》、《从空虚到充实》、《神魔之争》等。另一种“张力”模式在穆旦诗中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经验、词语和诗境的陌生化并置上。如《五月》一诗就是这样。②“用身体来思想”。(见上题)③对传统诗意的反动。在新诗诗人中,穆旦是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最少的一个,这是他自觉选择的结果。他反对诗歌书写那些所谓诗意的“风花雪月”,主张以特殊的现代经验为表现对象。他是力图通过追求“非诗意”来达到新鲜的独特诗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思与境偕”的审美理想在穆旦的诗中,遭到了自觉的抵制,读者在他的诗中很少看到风花雪月的“诗化”境界,更多的是物化的、异质性的现代经验。他早期采用现代手法写成的《还原作用》一诗,就出现了“污泥里的猪”等丑的字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了‘非诗意’词句写成诗。”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极大地疏远了古典诗境的醇美取向。对古典诗境的反动,不仅表现在诗歌素材的现代化上,更显示为诗歌审美的生成上。在语言上,穆旦也表现出一种“非诗意”的反叛姿态,将新诗从封闭的“诗歌语言”的狭隘中解放出来。他不仅将大量现代生活词汇引入诗中,而且常常采用逻辑关联词和欧化句法,作为诗歌的主干,形成一种理性的推论力量。如《鼠穴》一诗的句子就是如此。

  • 第8题:

    ()梦露最喜欢哪个诗人作品,特别是那首《这是春天》?

    • A、弗洛斯特
    • B、惠特曼
    • C、卡明斯
    • D、海明威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唐代诗人韦夏卿的作品在《全唐诗》中仅存了几首?

    正确答案: 韦夏卿的作品在《全唐诗》中仅存了3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许多外国留学生喜欢读我国的唐诗和古典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
    “唐诗和”应删除,或“和”后加“其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多保存在《全唐诗》中。诗的题材很广泛,涉及自然、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在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流派,也有浪漫主义流派,很多经典作品则两者兼具,因而成为优秀的文学遗产。(  )
    A

    唐代的对外贸易很发达

    B

    唐诗更多关注个人情感

    C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繁荣时期

    D

    《全唐诗》多为现实主义作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你怎样欣赏音乐作品,你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怎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想法?


    正确答案: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欣赏音乐的思路。
    我们可以把音乐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乐欣赏与其他文艺欣赏基本上是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带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可从两方面来探讨。
    1、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的客观对象的音乐本体;
    2、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主体的听众在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及其个性差异。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是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讲,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欢快、热烈的。听一段“楼台会”(此时爱情已受到封建势力阻挠),感受感情深化过程。多个乐器在呼应,大提琴象征着恶势力,小提琴象征梁祝,二人如泣如诉,缠缠绵绵,生离死别;当速度变化,进入了"哭坟"段落后,音乐发展越来越激动,达到高潮有,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反抗的意愿、内心世界的刻划:哭腔--悲愤--呐喊、呼唤着,最后投进……,这样的展现过程,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牵动着你的心一起在涌动。音乐的特点就是引人界入,文学作品可以冷静地品味,而好的音乐作品,引人投入,不以主观意志转移,音乐的律动诱发你身体运动机制与音乐相协调。

  • 第14题: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谈谈你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认识。


    正确答案: 网络文学作品的优点在于它的短小、精悍,富有娱乐趣味,以及开放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文学作品具有“发表”的高度自由性,导致了作品题材的随意化和语言的情绪化不可避免;阅读者若没有较高的分析鉴别能力,难免不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

  • 第15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民自信,思想开放,这都为工艺美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工艺美术在各个领域和品种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总结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为:1、装饰技法丰富多彩;2、造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使人感到圆润而丰满;3、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和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4.装饰纹样以植物纹为主,多以牡丹为主题,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形态舒展,表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例如敦煌藻井图案中可以看出,垂幔变成了璎珞,卷草上长出了丰茂的花朵;卷草叶子种类变得多样,而且变得有相当厚度。这些花朵大多是重瓣密集,呈尚未完全舒展的状态,每一花瓣都汁液饱涌,以至膨胀而反卷。唐代花草的纹样在锦绫染织品上,在铜镜和瓷器上都很普遍。唐代碑刻的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帅碑)表现唐代图案纹样的健康的风格。
    总之,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自由舒展、寓有情趣的恃点。

  • 第16题:

    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正确答案: 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

  • 第17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


    正确答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唐代诗人崔灏的作品。

  • 第18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 第19题:

    诗人穆旦在青年时期就对人类的爱情关系有深刻的思考,请结合他的作品《诗八首》,谈谈他的具体的思考以及在诗歌中的体现。


    正确答案: 《诗八首》写于1942年,当时穆旦才24岁,一个24岁的年青人,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第一首,“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当中的“上帝”二字,值得特别注意。穆旦对“上帝”的使用,是从语意层面上的借用,没有多少宗教背景,同他其他诗歌当中出现的“万有”等词一样,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结合第八首诗当中出现的“不仁”(“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这个词,“上帝”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典籍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天地”。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不仁”有过分析,在他看来,“天地不仁”是“麻木或痴顽”,因为“无知”,无所知觉,所以也就无所感;而“圣人”之“不仁”,是“凉薄或凶残”,是“忍心”,有知觉,但不被打动,“其不仁也,或由麻木,而多出残贼,以凶暴为乐”。在穆旦此前的很多诗作中,“万有”、“主”大多可作“残贼”解,而在《诗八首》,“上帝”更接近于“无知无觉”的“天地”,也就是说,诗人似乎开始理解万物的生生不息,事情的变动不居,是宇宙的常情,不再怨愤,而要接受。当然,在诗的开篇,在第一首中,他也仍然提到了“玩弄”,但“我”和“你”相爱之人的隔离,不但是造化弄人,而且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开首一句就很令人震惊。水流山石原是流动活跃的生命现象,却在“死的子宫”里成长,注定只能成为“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的“变形的生命”。这可能是一种畸形之爱,也可以是生命历程中其他的因素。
    第三首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情诗”。“小小野兽”、“青草”、“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的意象生机勃勃,写尽了两情相悦的单纯的肉体的欢乐,理智让位于生命力;“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从《圣经·雅歌》中就使用类似意象来表达情爱之欢。
    第四首,“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爱被言语照耀出光芒,将单纯的欢乐提升了,但言语又是无力而有限的。言语不能表达处的黑暗是更其可怕的。语言所引领进入的,是无限自由的精神的幻象,诗人对爱的认识是“混乱”、“美丽”。
    第五首,组诗的中段,情绪最为平静。“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无数世代流逝,而夕阳、田野永在,时间永在。时间的威力使我渴望永恒,渴望静止,安睡。
    第六首,讨论相爱到“相同”之后所带来的怠倦。这一思想可能是受奥登的影响。穆旦在晚年致郭保卫的信中提到奥登关于相同与怠倦的观点。相爱者渴望相互的认同,但相同会产生怠倦,而不认同又是“陌生”,人的情感得在“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旅行,这是人性的痛苦,与爱者本身已经无关。
    第七首,即使相爱者,他们的爱情也是平行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个体,即使相爱,也是爱另一个自我。
    第八首,诗歌情绪最为复杂。相爱者接近到定型,完成了爱的过程,但这过程注定要结束,象到了季候的树叶一样,到时相爱的人也各自“飘落”——分离。而只有“巨树”永青。“巨树”就是第一首所指称的“上帝”,它是造物者,万物由它而生,因此它玩弄万物,也就是玩弄它自己,所以它嘲弄,但哭泣。最后,落叶“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表明穆旦对这种万物生死变化已能平静接受。

  • 第20题:

    以诗歌写时事是杜甫与白居易的共同点,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两位诗人在方面的不同点。


    正确答案:其间的不同主要在于,杜甫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喻之意,却并非以讽喻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诗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为过分重视诗歌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歌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 第21题:

    单选题
    唐诗《登鹳雀楼》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王维

    B

    王勃

    C

    王之涣

    D

    王昌龄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哪位诗人的作品最多?

    正确答案: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杜甫的作品最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正确答案: 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以诗歌写时事是杜甫与白居易的共同点,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两位诗人在方面的不同点。

    正确答案: 其间的不同主要在于,杜甫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喻之意,却并非以讽喻为出发点。杜诗出之以情,白诗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因为过分重视诗歌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歌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