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某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虚线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上的太阳高度分别为0° 、30°、60°;g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此时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  )。A.1/3 B.2/3 C.5/6 D.1/6

题目
根据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某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虚线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上的太阳高度分别为0° 、30°、60°;g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

此时新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  )。

A.1/3
B.2/3
C.5/6
D.1/6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从题目所给信息可以知道120°E经线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则零时经线为60°W经线,新一天的范围为60°W经线向东到180°经线,跨经度240°,占全球的2/3。
更多“根据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某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虚线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上的太阳高度分别为0° 、30°、60°;g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表示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状况,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题。



    下图所示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慢
    B.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
    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秋分日,地球公转最慢时刻、北极圈出现几周现象都为北半球夏至日,故A、B错。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级递减,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故C错,D对。

  • 第2题:

    印度某中学学生,把世界上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绘成简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回答

    ①④两条线相交于0点,若①所示纬度不变,④所示纬度缩小2°,则关于0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的日期不变
    B.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C.O点位置上移
    D.0点位置不变

    答案:C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据图可以判断,①所示纬度为赤道,④所示纬度为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1°43′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都为78°17′,即是交点0的数值;若①仍位于赤道,④所示纬度缩小2°.即纬度变化为21°26′S,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0°43′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都为79°17′,这即是交点O的数值,和前一个数值相比,O点数值增大10,即0点位置上移。

  • 第3题: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叫()。

    • A、夏至
    • B、冬至
    • C、春分
    • D、秋分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太阳直射点上()

    • A、昼最长夜最短
    • B、太阳高度最大
    • C、昼夜等长
    • D、夜长昼短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 B、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 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当太阳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时,赤道以北太阳高度角为50°和赤道以南太阳高度角为34°点的纬度分别为()和()。


    正确答案:40°N;56°S

  • 第8题: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太阳处于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半球。


    正确答案:

  • 第9题: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区时正好是正午12点
    • B、该日是全年中的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一天
    • C、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等于70°的地点有两个
    • D、地球表面太阳高度等于60°的地点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描述两至日和两分日时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

    正确答案: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北比南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南比北高,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南北等高,昼夜南北等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桓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正确答案:
    (1)“三种”应改为“两种”。
    (2)“自东向西自转”应改为“自西向东自转”。
    (3)“桓星”应改为“恒星”。
    (4)“黄赤夹角”应改为“黄赤交角”。
    (5)第一个“三、”应改为“二、”。
    (6)“南移动”应改为“南移”(或“向南移动”)。
    (7)“到了春分日”应改为“到了秋分日”。
    (8)“即”应改为“既”。
    (9)“维度”应改为“纬度”。
    (10)“二十四”应改为“2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

    B

    从9月下旬到12月下旬,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南一直移动

    C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春分时,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至赤道

    D

    从3月下旬到6月下旬,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至北回归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B选项,从9月下旬(秋分时)到12月下旬(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南移至南回归线(南纬23°26′),而不是一直移动,表述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 第13题:

    下图表示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状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关于图中所示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慢
    B.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C.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概况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根据上题判读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秋分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D项正确。

    A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为远日点(7月初)。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秋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应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4题: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十分钟左右;
    (2)结合地图完成教学;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
    小明家去年6月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家人感到很困惑,6月份看房时,房内阳光很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小明家分析一下原因吗?
    通过生活中出现的趣味问题,引出新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掌握规律
    1.理解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思考:(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2)试着在光照图上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



    学生学习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师评价并总结: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在光照图上绘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要找出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过该地作切线即代表当地的地平面;画出直射光线,需要与地平面垂直,最后做出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
    提问:结合上图,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学生分析后得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探究规律
    活动一:展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学生描述图示时刻,全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并推测同一时刻,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满足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之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展示“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活动二:展示“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为夏至组、冬至组、春秋分组,分别思考相对应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并找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地区。
    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并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存在有规律的变化。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思考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解释小明家购买房屋中出现的问题?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课下查找资料思考如何避免在买房时出现小明家同样的问题?能否通过准确计算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2.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
    解析: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就让学生尝试在光照图中绘制正午太阳高度,目的是为后面分析规律作好铺垫。然后在正式学习规律时,让学生通过探究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关于“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结合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推测一般规律,之后用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情况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于“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我让学生分组结合图示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学生自己的想象,锻炼他们交流协作、充分想象的能力。
    2.
    (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 第15题:

    ()是指从太阳中心直射到地球某一地点的光线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日出日落时为零,太阳在正天顶上为90°。

    • A、太阳高度角
    • B、太阳方位角
    • C、赤纬
    • D、时角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

    • A、地球距太阳最近
    • B、地球距太阳最远
    •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D、长春昼短夜长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试描述两至日和两分日时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


    正确答案: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北比南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南比北高,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南北等高,昼夜南北等长。

  • 第19题:

    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时,太阳直射在()上,其正午太阳高度为(),节气是()。


    正确答案:赤道;90º;春分或秋分

  • 第20题: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D、黄赤交角的存在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A

    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B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

    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时,太阳直射在()上,其正午太阳高度为(),节气是()。

    正确答案: 赤道,90º,春分或秋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内容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自转1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恒星点为参考点,1日的时间长度不足24小时,称为“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运动,这称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转1周的时间称为“恒星年”。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而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大致上不变。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最北可到达北纬23度26分,最南可到达南纬23度26分。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南移动。到了春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度26分处,之后它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再次到达北纬23度26分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称为“回归年”。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断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在同一维度地区,偏东边的地方比偏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人们决定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全球分区计时。    全球共划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通过之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为了避免日期紊乱,此次会议上还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度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