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钙化过程指由于季节性淋溶,使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易溶性盐类大部分淋失,碳酸钙镁等盐类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故选A。
更多“下图为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10-11题。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丁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属于岩浆活动,为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外力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下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管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B.动态跟踪交通信息
    C.储存网络信息
    D.分析与管理空间信息

    答案:D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就是对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制图,此外还可以进行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故选D。

  • 第3题: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游览索道。读图完成第下题。



    乘缆车从低处往高处运行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北向南
    D.由东南向西北

    答案:A
    解析:
    图中给出的北方向标是与A到B的缆线是平行方向。A处附近有河流,河流为海拔低处向高处突出。可以判断为A为低地,B为高地。故A到B为方向为由南向北。故选A。

  • 第4题: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图中M处噪声处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

    A.工业生产
    B.公路运输
    C.城市公园
    D.商业中心

    答案:A
    解析:
    由题可知,公路运输呈条带状分布,城市公园减小噪音,所以B、C不准确,据图可以看出,M地位于交通干线旁,所以M处应该是工厂。答案选择A。

  • 第5题:

    下图是30年来某湖泊(由上湖和下湖构成)湿地变化及相关因素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该湖泊或相关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筑用地变化缓慢

    B.湖泊退化速度加剧

    C.下湖退化速度最慢

    D.平均气温趋于稳定

    答案:B
    解析:
    读图可知建筑用地变化较大,湖泊退化速度逐渐加剧,上湖退化速度最慢,平均气温波动上升,故选B。

  • 第6题: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图8为四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图8所示的四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目前情况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我国人口结构,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从图中可看出丙符合。故选C。

  • 第7题:

    下图为1975年、2000年和2007年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第题。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湿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1975--2000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B.2000--2007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
    C.1975--2000年天然湿地面积增加
    D.2000--2007年各类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B
    解析:
    从总面积来看,1975--2000年,湿地总面积减少,2000--2007年湿地总面积增加。其中,1975--2000年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面积减少。2000--2007年海岸湿地和河流湿地减少,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

  • 第8题: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题。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查看材料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丁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即岩浆活动形成的。

  • 第9题:

    下图为2015年8月~2016年3月涌入欧洲的难民迁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此次涌入欧洲的难民主要来源地是( )。
    ①北非 ②南亚 ③西亚 ④中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难民主要来自两部分地区,第一来自地中海以南地区为北非。第二部分主要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属于西亚地区。故选B。

  • 第10题: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统计图。

    上述区域冰川面积最大的主要成因是( )。


    A.平均气温最低
    B.植被覆盖率最高
    C.山坡坡度最大
    D.降水最丰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冰川形成原因。4800米到5200米范围区域降水丰富,其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所以冰川面积大。4800米以下区域温度较高,积雪融化较快,故冰川面积较少。5200米以上区域由于水汽减少,所以降水少,冰川面积少。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1题: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统计图。

    图中冰川面积最大区域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4000~4400米
    B.4400~4800米
    C.4800~5200米
    D.5200~5600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形中曲线变化的判读。从4800米到5200米范围内,冰川面积累计百分比从30%左右增加到90%左右,此区冰川面积占总数的60%左右,是冰川面积最大的区域,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2题:

    下图是30年来某湖泊(由上湖和下湖构成)湿地变化及相关因素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该湖泊湿地退化程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上湖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B.与下湖面积变化呈负相关

    C.与平均气温变化呈负相关

    D.与建筑用地面积呈正相关

    答案:A
    解析:
    湖泊湿地退化程度与上湖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与下湖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与气温变化不成相关性,与建设用地呈负相关,故选A。

  • 第13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5~6题。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查看材料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A
    解析:
    该地海拔大部分在1~500m以下,因此排除D选项,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应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 第14题:

    下图为2015年8月~2016年3月涌入欧洲的难民迁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造成此次难民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差异
    B.就业困难
    C.自然灾害频繁
    D.战乱频发

    答案:D
    解析: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大量民众为躲避战乱向邻近的欧洲各国迁移,形成难民潮。因此,引起2015欧洲难民潮的根本原因是战争频发,故D正确。

  • 第15题:

    下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管理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
    ①减少城市拥堵 ②提升服务功能 ③加快资源消耗 ④缓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图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功能,还借助3S对城市进行相应管理,可知城市发展越来越合理;而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服务,所以智慧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减少城市拥堵、提升服务功能,智慧城市无法缓解老龄化问题。故选A。

  • 第16题:

    下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N处噪声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盛行风的影响
    B.绿化带的作用
    C.河流的影响
    D.声波的自然减弱

    答案:B
    解析:
    N处噪声等值线呈条带状分布,该地可能为交通线路,噪声减少,主要是因为修建绿化带,减少噪声向外传播。而A、C、D三项与噪声关系不大。

  • 第17题: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图6中冰川面积最大区域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

    A.4000~4400米
    B.4400~4800米
    C.4800~5200米
    D.200~5600米

    答案:C
    解析:
    从4800到5200米的范围内,冰川面积由20平千米增加到了100平方千米,说明此区域冰川面积是最大的。故选C。

  • 第18题: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上述区域冰川面积最大的主要成因是( )。

    A.平均气温最低
    B.植被覆盖率最高
    C.山坡坡度最大
    D.降水最丰沛

    答案:D
    解析:
    4800米到5200米区域降水比较丰富,且气温低,积雪融化缓慢,所以冰川积雪面积大,5200米以上区域由于水汽减少,所以降水少,冰川积雪少。4800米以下区域温度较高,积雪融化较快,故冰川面积较少。故选D。

  • 第19题: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游览索道。读图完成第下题。



    甲处为陡崖,其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18米
    B.30米
    C.60米
    D.65米

    答案:B
    解析:
    图中悬崖的汇集的等高线为两条,等高距为20米,所以陡崖的高度大于20米。陡崖最高海拔为无限接近高于甲地的最近等高线,陡崖最低海拔为无限接近陡崖下一级等高线。最高处海拔减去最低处海拔可知小于60米。故选B。

  • 第20题:

    下图为丹霞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第题。



    丹霞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查看材料
    ①流水侵蚀②冰川侵蚀
    ③风力堆积④风化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丹霞地貌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 第21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导致④自然带在非洲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的辐射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寒流

    答案:D
    解析:
    导致④自然带向北延伸的原因主要是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D。

  • 第22题:

    下图为美国,加拿大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甲乙丙三个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丙>甲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

    答案:A
    解析:
    从相同纬度来看,海港的结冰期要比淡水港口的结冰期短,且甲海港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所以甲结冰期最短,乙地纬度比丙地高,乙地结冰期较长,所以三地结冰期从长到短为:乙>丙>甲,故选A。

  • 第23题: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第题。



    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查看材料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甲为海浪侵蚀地貌,乙为风力堆积地貌,丙为流水侵蚀地貌,丁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