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步骤1现象:溶液依旧是无色的。原因: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酚酞滴入蒸馏水中不变色。 步骤2现象: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红。原因: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浓氨水显碱性,因此滴入浓氨水的溶液变红。
步骤3现象:几分钟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原因: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浓氨水能够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能够进入烧杯A中形成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因此会观察到该现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并且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感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酒精擦在皮肤上会很快消失,原因是什么,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分子会运动,酒精会蒸发并且被皮肤吸收……
【实验探究环节】
①教师完成探究实验步骤】、2。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说明实验现象不相同的原因一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酚酞水属于一种指示剂,遇到氨水会变红,因此可以用酚酞存在。
②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步骤3,观察实验现象并小组探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l5分钟之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溶液变红。因为浓氨水能够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因此能够运动到A烧杯中,这也就相当于A烧杯中有了氨水,酚酞遇到氢水变红.因此A中溶液变红。
【总结环节】提问:该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得出: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应用环节】请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1)①用词简单,易于理解
    儿歌所适用的对象决定了其语言必须简单明了,易于儿童接受和理解。
    ②句式多样,结构灵活
    英语儿歌每个诗节的长度从两行到八行不等,有时甚至出现更长的诗节,因此可以呈现在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吸引儿童,使其兴致浓厚,爱不绝口。
    ③韵律响亮,朗朗上口
    儿歌的英文名称为nursery rhyme,由此可得出押韵(rhyme)是其必要条件之一,同样英语儿歌的韵律格式多样。
    ④语言活泼,生动形象
    英语儿歌中可以见到运用各种修辞格的实例,其中,比喻、借代、拟人等比比皆是。
    (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Students canmemorize the new words”ladybird,bee,butterfly,ant”and master the usage of thesentence “What’s it? It is...”
    Ability aims:Students can ask andanswer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s “What’s it? It is...”
    Emotional aims:Students will lovenature,and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will be stimulated.
    (3)导入环节(Lead-in):
    ①Rhyme:Play a rhyme of A farmer and ten chicks.
    ②Daily talk:Can you tell me what insect do you like ?
    【设计理由】播放节奏感强的儿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出本课的话题。小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昆虫的名字,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操练环节(Practice):
    Activity 1:Guessing game
    Play a game with students— “which one ismissing?”
    The teacher will show the words of“ladybird,bee,butterfly,ant”on the blackboard and cover one word then askstudents “which one is missing?” Students will guess the word and then theteacher will show a picture of forest with many insects and cover one pictureof a insect and ask student “which one is missing?”
    【设计理由】通过猜单词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习的单词,通过猜图片说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单词的含义,更易于记忆。
    Activity 2:Pair work
    The teacher will show a video clip of agarden with many insects ,And ask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insects in pairs.And then ask them to show their introductions to whole class. Students shouldu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of “What is it ? It is...”
    【设计理由】角色扮演的活动,可以巩固本文学习的句型,并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本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为四个小节,下旬除第四小节稍作变化外,还增加了两个小节,作为扩充,完满地结束全曲。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音乐和游戏中体验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纸牌游戏进行互动。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参与意识,增加公共常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3)导人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学生自由回答。(走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
    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首歌曲轻松了解红绿灯。
    引出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进行导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简单地进行了此课的导人,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同时很轻松的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 第3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2)如何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1)①教学重点:手指控制球时的部位与运球方向,按排球的力量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②教学难点:跑动与运球的协调配合。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示范和讲解,学生了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结构,理解行进间运球在篮球运球技术中的重要性。掌握用手指按压球的后上方的动作要领,运球时注意拍球力量与身体协调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学生能提高篮球运球能力,发展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提高对篮球项目学习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机智勇敢、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3)

  • 第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答案:
    解析:
    (1)课堂操练是学生在理解新语言的语义、语境、语用形态之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用训练。为了避免形式枯燥,教师也可借助一些实物、卡片、图片等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情景下,运用新学到的单词、句子等进行简单交际。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其他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要有目的性、灵活性、挑战性、全面性和参与性。
    (2)Present.ion
    ①The teacher shows students pictures about dog and ball.
    (Teacher points the first picture)T:Where is the ball?
    (Students may answer in Chinese)Ss:在狗的前面。
    T:Yes,we can say the ball is“in front of”the dog.“In front of”means“在……前面”.You can also say the blackboard is in front of you,the desk is in front of you.Can anyone give me an example?
    S1:Li Ming is in front ofme.
    S2:The tree is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
    T:Great.So when I ask you where the ball is,you can answer“It’s in front of the dog”.(引入句型的讲授)Where is the blackboard?
    S3:It’s in front of me.
    T:Where is the tree?
    S4:It’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T:Yes,you all did a good job.
    Then the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the other words between,behind,and above.
    ②Listen to the radio
    The teacher lets the students listen the radio and read after it.
    ③Read after teacher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then lets them read after him/her.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方位介词,并利用教材内容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
    (3)Practice
    ①Listen and do
    One student gives guidance by using the new words;the other students do as the student
    commands.
    Teacher gives timely and specific feedback to students.
    ②Find and say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work in paim.
    One student asks the other where the tree/house/chicken is.The student should give the right answers and ask a similar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While students are doing the activity,the teacher should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listen to what the students are sayin9.Ⅱsome students are not doing the right task.the teacher should rectify.If some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do the activity,the teacher can give hints.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方位介词的印象并且熟练使用方位介词。同时,学生能够使用方位介词进行简单的对话。)

  •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的色彩(是色相环中15。夹角内的颜色);邻近色为在24色相环上任选一色,与此色相距90度,或者彼此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如:红色与黄橙色、蓝色与黄绿色等。同类色是按明度来区分的,邻近色是按色相区分。同类色的差别在于明暗程度,邻近色在于色彩的相差。(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邻近色的调色方法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调配出和谐的色彩搭配。
    (3)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教师出示色彩卡片,请同学根据卡片上相近的色彩“找朋友”,说说其余色彩不配成“朋友”的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揭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色彩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①感知、体验色彩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图片由几个主要颜色构成?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展示色相环,提出问题:这几个主要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相邻。
    【设计意图】
    图片与色相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色彩,感受邻近色,从而为学生认识邻近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欣赏、讨论色彩的和谐
    A.认识邻近色
    教师继续展示色相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什么是邻近色?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色相环中相邻近的、在9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称为邻近色。
    如:黄一黄绿一绿、红一橘红一朱红、蓝一天蓝一普蓝。
    B.寻找邻近色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寻找生活中的邻近色,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回答: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的色彩搭配、室内设计、建筑。
    继续提问:这些色彩搭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①教师演示
    演示邻近色调配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根据需要可以画好铅笔稿.也可以按一定走向随意涂色。
    依据色环选择邻近色。
    可按一定顺序进行调配绘制。如橙、黄橙、红橙。注意用橙色在调配时加黄、加红的比例多少和水分的多少要把握适中。
    (邻近色色块形状、大小和组织可以自由些,依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允许学生尝试局部模仿练习。)
    ②课堂练习
    用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来组织完成一幅作品,可以是抽象作品,也可以是有具体形象的风景画、图案等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设计意图】
    教师演示调色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色彩的运用,并结合实践掌握色彩的调色规律。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①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评议。
    教师总结评议。
    ②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回顾本课重难点。
    复习对比色,根据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游乐场、交通警示——对比色:
    卧室、图书馆、书房——邻近色。
    【设计意图】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引导学生做最后小结,加深记忆并做好作业布置。

  • 第6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科板书。(10分)


    答案:
    解析:
    (1)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浅水洼”“蒸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鱼对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在乎”。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一、揭题读题,释题引入
    1.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海滩边的故事,题目叫——(课件出示)
    2.释题:见过浅水洼吗?(出示词卡)
    3.读题:再读课题。
    二、自学把握生词
    1.自主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用横线画出,然后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词语
    如:甚至、蒸干、继续、在乎、叨念等(平翘舌、前后鼻、轻声等)
    教师指导:课件出示:甚至 shen zhi蒸干 zheng gan
    学生朗读,注意翘舌音,分清前后鼻音。
    3.交流反馈,巩固识字
    “至”,减法记忆,“到处”的“到”减去立刀旁。
    三、回归课文,感悟理解
    1.将词语放入课文,自读感悟。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2.师生交流: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鱼有多不多?
    明确:作者用了一个“甚至”把“几百条”和“几千条”连接起来,告诉我们被困的小鱼有很多很多。
    3.朗读感受,指导读出小鱼的多、小鱼的可怜。
    4.这么多的小鱼,你能用上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吗?(课件出示:被困的小鱼)
    许许多多、成百上千、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四、巩固拓展
    师: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太阳渐渐升高,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有的小鱼已经喘不过气来,有的小鱼快死了…,.…如果你就是浅水洼里的这条小鱼,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
    (3)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男孩 小鱼 得救

    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动作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凤、凰”等l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3)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 、 敲 、 襟、褂、咖 、 啡 、 踩 、 端 、 蘸 、 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2.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
    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
    凤凰、周恩来 、 恩人敲打、对襟白褂 、 衣襟、白大褂、咖啡、踩伤 、 端正顶端、蘸墨水 、 蘸水笔 、 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
    (“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
    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 第8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下列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马蒂斯的作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10分)
    (2)围绕教学内容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答案:
    解析:
    (1)画面中色彩纯度极高,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注重纯粹造型的表现,惯用红、青、绿、黄等醒目的强烈色彩作画。笔触较大,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表达物像上不追求写实,有明显的写意倾向。整个画面装饰感强烈。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野兽派的绘画风格,掌握其风格的审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的鉴赏方法,评价马蒂斯的绘画风格及其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鉴赏和感知色彩的能力,增强热爱美术的美好情感。
    (3)新授环节: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绘画作品《戴帽的女人》,提问:看到的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呢
    揭示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
    活动二:讲授新知。引导想象
    ①认识马蒂斯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检验学生预习成果,说说你知道的马蒂斯。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马蒂斯是20世纪现实主义野兽派的代表画家,生于法国。20世纪中叶以剪纸方式为芭蕾舞团设计屏风和戏服。
    ②“野兽”作品欣赏
    出示作品《戴帽的女人》,提出问题:作品色彩及绘画创作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色彩大胆、对比鲜明,画面笔触凌乱随意。
    ③发挥想象,对比鉴赏
    出示作品《戴帽的女人》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思考:两幅作品在绘画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前者笔触夸张,属写意画法。后者工整严谨、注重写实。
    出示点彩派的绘画作品与野兽派进行对比,思考:两者在绘画形式上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西涅克的绘画尝试利用各种材料,他不仅创作油画,还作蚀刻版画、石版画、钢笔淡彩画等,他对后来的野兽派影响很大,尤其是对马蒂斯有很重要的启发。
    欣赏作品《红色的和谐》,提出问题:作品在色彩体验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整体色调运用大红色和绿色进行对比处理。在二维的空间上表现三维的画面效果,画面内容相互呼应。
    【设计意图】通过新课讲授,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掌握本课内容,以便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三:艺术实践,交流体会
    ①比较作品《金鱼》《蓝衣女人》等,提问:分析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幅作品传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艺术是一种装饰”,后者体现了其风格由夸张粗犷转为平铺直叙。
    ②尝试运用野兽主义的绘画风格,即兴创作一幅同样风格的绘画作品。绘画内容不限。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纠错。
    【设计意图】实践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达感受,培养其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四:展示评价,拓展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展评活动。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说说创作中除了对大师风格的延续之外,有哪些自己的原创风格。
    课堂延伸拓展:教师讲授马蒂斯晚年色彩剪贴的独特的绘画风格。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多主体、全方位的评价交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9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正确答案: 新授部分教学环节:①看图写方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知道杯子重l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列出方程来是:100+X=250。②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讨论以后请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以下的观点:A.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B.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C.100+X=250=100+150,所以X=150。D.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l00,那么也可得出X=150。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教师: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叫解方程。③自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地学习过程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的学习与辨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正确答案: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歌曲极具民族特色。在土家族中“乃哟乃”代表了“快快来”的意思,歌曲每一句结尾都用“乃哟嗬”的语气衬词来结束,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全曲只用“domisol”三个音构成,通过旋律进行可以看出,每句前半部分呈上扬感,而后半部分的衬词在“solmido”下行旋律表达下呈肯定语态,使全曲的演唱形成一种问答形式的感觉,表现出了幸福热闹的场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英语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②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③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外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④英语游戏教学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⑤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根据材料,设计教学过程。(3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答案:
    解析:
    (1)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动作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凤、凰”等l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3)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1.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2.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
    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
    (“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设计意图】
    学生书写质量高低往往与动笔前的观察水平相关联。因此,写字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耐心观察。

  • 第1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焦墨、淡墨、浓墨、重墨、轻墨。 用笔由于含水量的不同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2)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练习法。
    本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师通过示范法更加直观地把方法示范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运用练习法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讲述法则是贯穿在整堂课程之中,用语言传授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
    活动一:角色转换,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西游记》片段,设问:师徒四人,你最想饰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以“齐天大圣”最多。
    教师顺势提问:还能为孙悟空想出更多的招式吗
    教师用毛笔作画展示并引出课题——水墨动物。
    活动二:赏析作品,发散思维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握笔姿势,随机播放音乐,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毛笔表现出来。
    学生尝试跟随节奏作画。
    ②教师继续提问:观察完成的作品,说一说宣纸上的笔触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墨色不一、笔触粗细不一。
    活动三:名作赏析
    教师展示齐白石的作品《群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大师是怎样用笔墨表现中国画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性的由粗渐细。
    活动四:示范讲解,拓展提高
    教师示范水墨猴子的画法:
    ①用铅笔在宣纸上画出草图。
    ②先画出头顶、颊、耳,再画出左上臂。然后以侧锋画出右臂与手背部,再用淡墨大笔触呈弓形运笔抹出背部。
    ③画出尾巴,墨线勾出猴的脸部表情及耳部,以焦墨点出手指甲与足趾甲。
    ④以淡花青色勒脸,以淡赭石染出猴身、猴脸、猴耳。
    活动五: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①教师布置任务:画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出主要特征。
    作画要求:
    a.巧妙运用中锋、侧锋,墨色要有浓淡变化。
    b.适当添画背景,构图完整。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讲解。
    ③学生积极分享自己作品的创作思想。同学之间交流评议,从形态、线条、墨色等方面补充、评价。
    ④教师从用笔、用墨、作品氛围等方面总结评议。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活动六:感悟体验,课后延伸
    ①教师播放一段水墨画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水墨画的独有魅力。
    ②布置作业:请选择其他你喜欢的动物,用学到的水墨技法来创作,我们将选择优秀的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

  • 第15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呈现、操练、输出及复习巩固的各项活动中听、说、认读新词汇。
    教字难点:理解进行时的运用,并在对话中正确结合词汇进行运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学生能够听懂、认读、识别本节课的重点词组get up,brush my teeth,wash myface have breakfast。
    1.2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时间表达的句式结构,能理解进行时用于表达正做某事的结构。
    -It's What are you doing
    -I'm。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中灵活得体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句型就时间主题进行问答。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主题,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入的生活作息安排,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教学过程
    1.导入:猜谜游戏
    教师呈现一个有关闹钟的谜语,引导学生猜测出闹钟,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时间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活动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效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2新授:
    2.1教师多媒体呈现时钟,并结合动作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动词短语。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单词。
    2.2学生听录音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设计意图】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重点词汇特点,教师采用全身反应法直观清晰地呈现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之后的跟读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接下来的操练巩固做好语言准备。

  • 第16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中的“(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中提出: 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②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几分之一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增强观察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潜移默化地理解公平、公正意识;通过做游戏逐步养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②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③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3)教学过程
    ①游戏设疑,引出新课
    A.师生谈话,引出活动,布置游戏规则:全班学生按性别分成两个组玩摸球游戏,每组各摸10次,摸到黄球多的那组赢。
    B.每组各派一名学生摸球,其他学生统计组员摸到黄球的次数。
    C.师生讨论,揭示课题:可能性。
    教师揭秘,师生讨论:这样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②提出猜想,活动验证
    A.观察例1足球比赛开场情景图,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谈话。引出足球比赛,学生观察,并发现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B.师生讨论,提出猜想。
    师: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师生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出抛硬币的实验。
    C.活动:抛硬币。
    活动一: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观看教师抛硬币的方式,记录硬币落地时正反两面朝上的情况并展开讨论。
    活动二:学生抛硬币。
    要求:每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每小组抛10次,并做好记录,完成4人大组的汇总表,注意抛硬币时要保持大约20厘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匀,一人抛硬币,小组成员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时3分钟)。
    D.收集并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要求:分析整理大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分析观察数据,并针对数据特点展开讨论。
    E.展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情况。
    学生观看统计图表,发现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比较接近,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
    讨论:如果数学家罗曼诺夫斯基再抛一次,会是什么结果,怎么表示。
    F.小结: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谁先开球是比较公平的。
    G.列举生活中用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例子:乒乓球、网球等比赛的开球。
    ③游戏激趣,拓展运用
    A.动手设计,探究公平。
    设计一:巧改转盘,玩转盘
    出示转盘,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和教材第100页第2题。
    设计二:巧改骰子。体验公平
    出示长方体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页第1、3两题。
    B.回顾运用。
    C.重温摸球活动。设计公平的摸球活动。
    ④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你们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随机现象,列举出来。

  • 第17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哪些?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
    学生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用点制作花点心,并装饰出好看花纹和颜色。因此本课所使用的美术语言造型元素有点、线条、形状、色彩。
    (2)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根据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学生是1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因此本阶段的学习领域目标是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因此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塑造出花纹好看,色彩诱人的立体造型——花点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联想各种“花点心”的样式、色彩,大胆尝试能够将所感所想自由的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立体造型所带来的乐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3)设计新授环节的活动和理由?
    在新授环节教师会开展我是小厨神评选表演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和学生一起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是小厨师,看谁做的好,做出漂亮的花点心变成小厨 神,首先教师陪学生一起选择材料:橡皮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学生直观感受彩泥的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更容易上手。然后学习制作方法:教师和学生开始 比赛看谁能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练习各种方法。有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捏成形态各异的花 样、划出各种条纹,这样学生们在比赛的同时相互学习,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做的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分析总结方法经验。
    理由:此活动非常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以及与熟悉的同龄人相互竞赛的激情。体现了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新的教学理念。

  • 第18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的色彩(是色相环中15。夹角内的颜色);邻近色为在24色相环上任选一色,与此色相距90度,或者彼此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如:红色与黄橙色、蓝色与黄绿色等。同类色是按明度来区分的,邻近色是按色相区分。同类色的差别在于明暗程度,邻近色在于色彩的相差。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邻近色的调色方法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调配出和谐的色彩搭配。
    (3)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教师出示色彩卡片,请同学根据卡片上相近的色彩“找朋友”,说说其余色彩不配成“朋友”的理由。
    学生交流回答。
    揭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色彩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①感知、体验色彩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图片由几个主要颜色构成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展示色相环,提出问题:这几个主要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相邻。
    【设计意图】
    图片与色相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色彩,感受邻近色,从而为学生认识邻近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欣赏、讨论色彩的和谐
    A.认识邻近色
    教师继续展示色相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什么是邻近色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色相环中相邻近的、在90度范围之内的颜色,称为邻近色。
    如:黄一黄绿一绿、红一橘红一朱红、蓝一天蓝一普蓝。
    B.寻找邻近色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寻找生活中的邻近色,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回答: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的色彩搭配、室内设计、建筑。
    继续提问:这些色彩搭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①教师演示
    演示邻近色调配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根据需要可以画好铅笔稿.也可以按一定走向随意涂色。
    依据色环选择邻近色。
    可按一定顺序进行调配绘制。如橙、黄橙、红橙。注意用橙色在调配时加黄、加红的比例多少和水分的多少要把握适中。
    (邻近色色块形状、大小和组织可以自由些,依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允许学生尝试局部模仿练习。)
    ②课堂练习
    用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来组织完成一幅作品,可以是抽象作品,也可以是有具体形象的风景画、图案等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设计意图】
    教师演示调色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色彩的运用,并结合实践掌握色彩的调色规律。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①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评议。
    教师总结评议。
    ②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回顾本课重难点。
    复习对比色,根据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游乐场、交通警示——对比色:
    卧室、图书馆、书房——邻近色。
    【设计意图】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引导学生做最后小结,加深记忆并做好作业布置。

  • 第1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能力。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应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不断提升阅读品味。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猛、缓、丈、逐、肢、肌、辽、血、液、宗、蹬、倒、浊、滋、润15个生字,会写暗、降、丈、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14个生字,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神话故事提升想象能力,激发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热爱之情。
    (3)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讲授课文
    (一)初读,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对照拼音读准。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研读,体悟思想
    1.研读第2自然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研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人类老祖宗创造宇宙美丽的样子。
    3.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给其他同学讲一讲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
    三、巩固练习
    1.浮想联翩。请同学跟着配乐读课文,想象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创造出美丽宇宙的样子。
    2.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并把它们记下来。
    3.引导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一篇怎样的神话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喜欢的人听吗?你还喜欢哪些神话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 第20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对应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
    (2)如指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对应思想是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或社会上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中,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是利用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来思考数学问题。集合、函数、坐标等问题都以这一思想为基础。寻找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应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要从小培养学生“对应”的意识
    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标,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对应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②要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方法
    对应的方法再解决数学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重视对应思想的渗透,运用对应思想解答应用题,等于为学生找到了解答应用题的钥匙,可以使忙碌于题海中的师生脱身出来,减轻学生对过重的课业负担。
    ③要使学生形成“对应”的思想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大学习领域之一,该领域主要涉及现实世界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及其变化。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训练点,我们要通过该领域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对应”思想。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数量之间的关系活动,初步培养符号化、对应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符号意识及对应的数学思想。
    (3)课堂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森林运动会的主题图。
    提问: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知道它们每一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2.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一一对应地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
    【设计理由】通过观察森林运动会的主题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探究新知,类比迁移
    1.教学“=”
    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哪队动物的数量同样多。(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
    提问:(1)小兔队有几只?小猴队有几只?一个对应一个地比,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2)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之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讨论交流后总结:小猴和小兔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4等于4”。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亿师学提供]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4=4,等号,读作:4等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子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
    师:讲授完小猴和小兔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先指出松鼠和小熊头的数量,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观察图。
    提问: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如何用符号表示呢?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讨论交流。
    预设: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5>3。
    总结:松鼠的数量5多于小熊的数量3,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5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3。读作“5大于3”。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子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
    追问: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如何用符号表示呢?
    类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5。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5少,读作“3小于5”。
    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子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
    师:咱们刚刚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设计理由】在具体情境中找比较的素材,并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比一比,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并用符号表示,体会比的标准不同,比的结果也不同。
    4.辨析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们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设计理由】通过辨析符号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基础题—做游戏:
    (1)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3和4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2.涂一涂,比一比
    【设计理由】通过这个小游戏和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两个数比较大小,什么情况下用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号?
    2.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符号。
    【设计理由】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课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的例子,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 第21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语言技能(听说)目标。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排列组合”?

    正确答案: 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排列组合,通过重复,组成各种有趣的图形,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正确答案: 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解析: 暂无解析